丧命。
孙权也知道,夺荆州、杀关羽,并非意味着荆州问题的结束,相反是新问题的开始。
果然,刘备刚刚称帝,即准备兴兵伐吴。为了巩固荆州的统治,孙权留在了前线,从公安迁到鄂县,改名武昌,以武昌、下雉、寻阳、阳新、柴桑、沙羡六县为武昌郡,并在此建都。
为什么是武昌?
武昌,是孙吴江防体系的重要军镇,“襟带江沔,依阻湖山,左控庐淝,右连襄汉”,是长江流域的中心枢纽,依托武昌可以守东御西,控南据北。
而且,相比于周围地域,武昌地处长江南岸,既靠近兵争前线,便于指挥;又倚靠江东腹地,利于防守。
孙权深知,守武昌,则夏口可保,守夏口,则江夏俱危。因此,武昌确是较为理想的建都地点。
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孙权向曹丕假意示好,曹丕则乐见吴蜀相争,亦假意减轻长江下游地区的军事压力,以示诚意,曹丕与孙权会心地达成默契,这是孙权建都武昌的另一个背景。
三国杀中孙权的技能是“制衡”,东吴大帝终其一生都在为这项技能做注脚。如果说长江是一个天平,那么曹、刘便是天平的两端,孙权以都城为支点来谋求平衡。
再次“权变”
夷陵之战后,蜀汉元气大伤,孙吴西部疆域得以巩固,蜀汉丞相诸葛亮再次奉行“东和孙权”的战略,孙刘联盟重归于好。与此同时,曹丕加强江淮地区的军事压力,趁机夺取合肥等地,东线战事再次趋紧。
(如果只是书写当时时代的思维,那么终究会被淘汰。)
建安十六年,刘备借口帮助刘璋讨伐张鲁,以法正、张松为内应进入益州。刘备北进至葭萌便军,收买人心。后来张松事情败露被杀,刘备于是与刘璋反目。刘璋派遣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在涪阻击刘备,都被刘备打败,张任逃亡,其余皆死。刘备进军雒城,庞统在攻城时中箭身亡。
于是法正继承庞统谋士之职。
一年后,雒城被攻破,张任不愿投降,刘备杀之。包围成都时,刘备让诸葛亮、张飞、赵云等进入益州。成都城前,马超加入,简雍劝降了刘璋,刘备遂自领为益州牧。建安二十年,张合入侵蜀中,被张飞击败。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