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灞上,派心腹杜乾运任主帅。哥舒翰看到这种情形,怀疑杨国忠要害自己,为了避免自己腹背受敌,他上奏请求将杜乾运的军队划归他统率,同时找了个借口,把杜乾运叫到他的军营来。等杜乾运一过来。哥舒翰立即将他斩首示众,吞并了他的军队。杨国忠跟哥舒翰之间的矛盾也是越来越大。
就在哥舒翰守卫潼关的这些日子里,安禄山在洛阳称帝了。黄袍加身,使得安禄山放慢了进攻的步伐,享受起来了。
都忘说了,安史之乱,这个史,就是驻守河北大本营里的史思明。这个时候在河北地区的唐军,跟着郭子仪和李光弼,就是在对抗史思明。
因为潼关久攻不下,许多地区的军民都纷纷反抗起来,安禄山逐渐的陷入到四面受敌的困境中。只要守住潼关,这场战争就持续不了多久了,可偏偏这个时候微操达人李隆基又上线了。”
李世民好不容易听到些好消息,心情有所好转,听到李隆基上线,心情立马跌到了谷底,这货不会让守城士兵出潼关吧?
程羽的声音再次响起:“安禄山见久攻不下,便命崔乾佑将老弱病残的士卒屯于陕郡,而将精锐部队隐蔽起来,想诱使哥舒翰出战。李隆基也是接到奏报说崔乾佑在陕郡的兵力不到四千,还都是些老弱病残,此时出兵一定能大获全胜。
李隆基听后大喜,立刻命令哥舒翰出兵。哥舒翰立马上书,说安禄山长期带兵,现在称帝不久,不会没有准备的。这是他用的计谋,故意让我们打过去的。这些叛军从远处而来,只想着速战速决,我们依靠潼关天险,只要坚守住,就能让他们不占而退。再者说,叛军暴虐无道,失去民心,很快就要发生内乱。我们只需观察好局势,等大军集结完毕,就能一句将他们击溃。
哥舒翰的想法是对的,安禄山虽然攻占了河北、洛阳,但他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百姓都对他恨之入骨,再加上郭子仪、李光弼的军队,只要守住,这次战争就此打住了。
但是杨国忠担心哥舒翰会害自己, 便在李隆基身边说此时正是进攻的大好机会,可不能丢失掉这个大好时机啊。李隆基听后派使者催促哥舒翰出兵,一个使者接着一个的催。哥舒翰在无奈之下,捶胸痛哭,引兵出关。
哥舒翰出关后,只想着速战速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