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未有半点言语。
因为他正在等待,等待一个能够振奋军心,能让文武百官安心的消息——秦公子胡亥已死!
自儒家小圣贤庄一事后,胡亥彻底投入了反秦势力。
作为秦国公子、嬴政的儿子,他却屡次与秦国作对,尤其是此次亲自率领大军进攻咸阳,公然站在帝国的对立面。
如果是普通人,那倒也没那么多顾忌,直接斩首即可。
但胡亥身份特殊,他是嬴政的儿子。
想起这一点,嬴政深吸了一口气。
大约此时此刻,不少官员与权力者正屏息以待。
他们迫切想知道嬴政会如何处置这位背叛国家的儿子——究竟杀之以谢天下还是赦其一死,两种截然相反的选择,势必引发不同的社会反响。
倘若下令诛杀这位身为十八公子的人,必将震撼四海,昭示嬴政对公正律法的执着。
表明无论贵族平民一律平等,触犯刑法者必究其责,无人可恃权贵自傲。
这样的举措无疑会振奋军民之心。
然而同时,也有别有居心者将此曲解为嬴政残忍暴虐,即便身为父亲也无法容忍亲骨肉,只为了巩固自身权力,便舍弃亲子情谊。
相反,如果宣布赦免胡亥性命,定会让民众失望。
质疑者将斥责秦王朝的法制形同虚设,仅仅用于约束普通百姓,而对于皇室成员则是宽松放任。
纵使犯罪性质如此严重,亦能轻易逃避法律责任。
此举必然导致士气民心皆失,秦朝的法治基础将摇摇欲坠。
如因身份特殊而不受到法律严惩,秦朝法律将变成众人笑柄,成为空文一纸,失去对普通民众应有的制约效力,甚至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
嬴政明白,
无论采取何种决策,
总会有人借此恶意攻击自己。
不过,别无选择,胡亥非死不可!
这是他一得知农人 阴谋的最初反应。
并且至今未有任何犹豫与改变,即使对方是他的亲生儿子。
更确切地说,正是因为他是自己亲生的儿子,所以他的罪行绝不能姑息。
为了使大秦千秋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