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瓜烂熟了,第一次教学,难免会有点紧张。
课堂上,苏木鼓足勇气,开口道: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之事,关乎社稷安危,黎民福祉,故需谨慎对待,不可轻率行事。
如不得不动兵戈,必须以雷霆之势动之,不可优柔寡断,错失良机。
……
将兵五人,可为伍长;将兵千人,可为校尉;将兵万人,可为将军;而为帅者,将兵无算,多多益善,汝等将如何?
“争做那将帅之才!”学子们整齐的回答。
“很好。”苏木渐入佳境,不再紧张。
“各位均想成为那将帅之才,那我出一题考考你们如何?看你们有不有将帅之才。”
“好,老师请出题。”有的人跃跃欲试。
“汝有一万人,敌方亦有一万人,周围百里无任何危险,现汝一战可胜敌军,但亦会损失八成士兵,此时,汝当如何?”
题目一出,学子们便开始思索,讨论。堂外的甲竹千听到苏木出题,也是来了兴趣,这并不在他准备的教学纲要上。苏木出这题,应该是自己临场发挥的。甲欧竹千满意的笑了笑,并离开了。
不一会儿,有人举手。
“老师,是我的话,我会一战,歼灭之。”
“为何?”
“所谓战机,转瞬即失,能一战歼敌,不可错过,惨胜亦是胜利。看似只剩二千人,但亦是涨了士气。”
“老师,我有不同意见。周围百里无无危险,可以看出,这支敌军,既不是支援,也不是偷袭,此时不应该战,保存实力,以备更有利的之战。”
学生中各抒己见,有战的,也有不战的。苏木很快制止了争论。
“打仗,不单单只有胜败两种。而是有四种。”苏木说道。
苏木这一说,顿时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打仗不是败就是胜,哪还有什么结果吗?
“在将帅眼中,打仗分为:我胜敌败、双胜、我败敌胜、双败。我胜敌败是我军以很小的代价取得了大的胜利;双胜则是双方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比如我军掩护百姓撤退,敌方以歼灭我军为目的,如果我军被歼灭,但百姓得以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