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还是找到了尚膳监的内饔相冉,他不得不冒险一次。
当信王接到张台林的信时,也是松了一口气,有了张台林的帮助,他无忧矣。郁郁多日的阴霾散去,信王也是来了兴致,找了几个宫女,放松去了。
而最轻松的是润王,他本无意争储,所以对于现在的战局,他根本无需考虑,假装无知便可,随意应付并是最好的答案。无帝王意,并不做帝王事。
很快,九月底,四支考察团回到了岐周城。整个朝堂都引起了巨大的关注,纷纷从各种渠道打听考察的结果,早一点得到有用的信息,就能早一点做好准备,这是关乎自己前程的大事。
四位皇子一番述职。
信王无疑得到了认可,蒙恬并没有信鸽的事情而对信王表示什么,看到几位皇子都有所成就,也是很欣慰。
考察团也呈上了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也是实事求是,并没有人敢做手脚,信王也是评价最好的,因为百姓的反馈最为直接,百姓赚到了钱,商业也活络起来。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康王的评价是最为两极的,有人评价很高,矿产的烂采得到了遏制,有的人评价很低,损害了很多人的利益。
经过几日的汇报,毫无悬念,信王得到了蒙恬的认可,当日并确定了册立太子的事宜,随后着司天监选择良辰几日举办册封大典。
这是魁州举国庆祝的大事,有人欢喜,自然是有人忧。
十月十日,是个好日子。
信王府更名为东毓宫,并加盖思贤苑和博望苑。
刚过子时,礼部的人员就开始着手太子册封事宜。
内使监官将太子御座及香案陈设于奉天殿,尚宝司设宝案于御座前,侍仪司设册案和宝案位于奉天殿中,册案在东,宝案在西,另设诏案位于宝案之前。
于此同时,使节也持册文到东毓宫,正使向蒙天锦呈上册文,副使献上御赐象征身份的宝物;而司衣监则献上了衮冕,和太子妃的榆翟……
卯时,吉时已到。册封太子大典正式开始,奉天殿燔炉檀香燃烧,烟雾缭绕,整个奉先殿广场宛如九天台阁,随着肃穆而缓慢第一通大鼓敲响,金吾卫甲士开始列阵于午门外东西两侧,旗仗队列于奉天门外东西两侧,拱卫司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