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如何扩大源州手工业的影响;什么如何劝课农户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什么如何发展畜牧业的多元化……考题细化到源州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四书五经上的东西也有,如,源州引进人才的策论等等。
考题说难不难,说简单不简单,会的人轻松拿捏,想做官就要拿出真本事来。
此次的考题,是甲竹千和几位尚书想出来的,就是要快速的选出能务实的人来,能快速任职,现在源州急需大量人才。他们不需要五谷不分的人来管理农事,也不需要不会算数的人来管理商业,也不需要只会埋头做事的人来管理人事……
人才,要放到他们各自擅长的地方去。
科举很顺利,几多欢喜几多愁。有的人早早就写完了,有的人天黑了还是白卷。
这次来参加科举的学子并不是很多,只有三千多人,且几乎都是本地的学子,但也不错了,毕竟只是一个新成立的野鸡国家。没有底蕴,夹缝求生。很多人是不屑一顾的,他们不愿把自己的前程押到一个生死不明的国家中去。
但是这次科举,倒是引起了同盟中其他三国的关注,参加的人差强人意吧,很多的人还是以观望为主。倒是考题让三国耳目一新,这种考题确实能选出一些务实的人才。但也有利有弊,为官者,更重要的是驭人,指挥那些务实的人去该去的地方。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他们也认可。
三日后,科举并放榜了,没有什么一甲、二甲,只有中举的名单。整整入取了四百三十人,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一些完全不抱希望的人,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激动得手舞足蹈,有的人甚至哭了起来。
以前,中举的无一不是勋贵世家,这次三教九流都能中。
“太意外了,我只是写了一篇劝课农桑的,居然也中了,这是什么神仙朝廷啊,我太喜欢了。”有人欢喜道。
雷岩看到自己的名字,也是松了一口气,他对自己没什么信心,现在自己中了,他竟有些愣神。他心里有些担心,他只会养殖,万一做不好官呢?辜负了朝廷对自己的信任。
“这是什么狗屁科举,圣人之言不考,尽考这些鸡毛蒜皮的。”有人抱怨。
雷岩一听声音,是吉鳞。看来他没中,雷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