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长宁在一旁掰了一节黄瓜,说:“那人家就给白捎回来啊?”
赵金英说:“张玉兰没说多要钱,但到时候谁还不顺手买些东西呀,要不咋都说这两条街就她家的小卖部生意好呢。”
这一片的四层小楼,除了长安家这个靠着大马路的楼,其余几个楼的一楼都有加盖,就是在阳台那个位置又往外加盖了一个屋子,虽说大卧室的采光会很差很差,但总归是多了一间屋子的。所以当时赵金英和于大海来选房时,那种清退出来的一楼早早都被选完了。
加盖出来的这间屋子,有些人家就是人口多,所以直接当了卧室,还有的就是朝外开个大门做小卖部的生意,只是旧区这好几条街,只张玉兰家的生意最旺,现在看来那是有原因的。
果然开学前一天的下午,去小卖部领书的人,离开的时候都买了几袋盐和酱油醋等东西,还没人觉得不高兴。
于长宁在用报纸给俩人的书包书皮,长安在一旁翻看着英语书。
她以为的那些早已化成了灰的记忆,没想到在历经了两个世界后,依然历历在目。
好像人真的是连过去的自己都无法共情,她翻着初一的英语书,看着那薄薄的几页单词,有些疑惑自己当初为什么就觉得很难,总是因为背不过单词而崩溃。
后来等她从镇子里考到市里读高中时,英语发音都是带着口音的,她还记得第一节英语课做自我介绍时,她第一句英语还没说完,老师就打断了她,说她的读音有误,还问她怎么这么简单的单词都会发错音。
她能怎么说呢,总不能说自己的中学很小,英语课是化学老师兼任的,那个老师讲课说的就是浓浓的方言。
今时今日,长安好像又看到了当时那个慌乱无措,尴尬难堪的自己。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长安此时是真的很感谢发财,给了她重走来时路的机会,哪怕现在的她已经不是那时的她了,路也不是同一条旧时路。
可她终是有了机会,能再拿起课本,告诉自己不要胆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