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不变的生活,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轨迹。
但这只是对许长安而言,孟珺宁甚至觉得有些厌烦。
因为后院陆续添了几个孩子,她作为当家主母,不管心里是何想法,面上都不能让人挑出毛病。她也终于懂了为何年少时,自己的母亲对父亲总是那样冷淡。
许长安看到孟珺宁的失落后,也曾隐晦提过,夫妻之间,或者是妻妾之间的事情,不要去攀扯云姐儿和轩哥儿。
孩子们还小,但是都不傻,总能分辨出一母同胞,和其余兄弟的区别,但如果大人去教他们嫡庶有别,那才是落了下乘。
轩哥儿年岁渐长,读的书多了,想的事情也更多了。
许长安每次上街办事,或者回孟府看望于秋果时,都会让她捎一些稀奇的东西回来,并且会挑出来好的,送给后院的弟弟妹妹们。
许长安就发现,除了孟珺宁和云姐儿外,他从不给别人送入口的食物。
问他的时候,这孩子就抿着嘴说:“弟弟妹妹们还小,万一吃坏了肚子,那多难受啊,到时候母亲会心疼的,我这个做哥哥的也会伤心。”
云姐儿也不会像小时候,傻傻地问许长安,是不是有了弟弟后,就没人爱她这种问题了。
好似生在这样的人家,天生就有一套生存的法则,她们娘仨倒真有了相依为命的感觉。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轩哥儿七岁这年,宫里突然下了旨意,要选伴读进宫,给到了年纪的皇子皇孙们作伴。
一时间,京城又热闹了起来,轩哥儿的岁数正好,又是宗室子,所以也在备选之列。
孟珺宁表现得,比轩哥儿还紧张,她偷偷和许长安说:“不是我指望轩哥儿有大前程,而是那么多人都去,要是没选上,岂不是代表自己的孩子不如其他人吗?这可怎么行!”
旋即又说:“咱们轩哥儿那么聪明,一定没问题的!”
可给皇子当伴读,只是聪明就行的吗?许长安不懂,只好陪着一起等结果。
等到荷花都开了的时候,宫里还没有定下人选,轩哥儿每日里,都要早起去宫里读书,傍晚宫里下钥时才回来。孟珺宁就是心疼,也不敢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