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其他类型 > 业火狂澜 > 第137章 纪家与天蚕丝(二)(3/4)
的粮食,若皆计成钱银,不过能卖出二两余,却要交上等田的税。一亩柞木林地却可年收价值四两银左右的丝茧,只需要交下等田税……山上的荒地,渐渐比山下的水田更贵了。到我十岁时,一亩已成的柞林,田价已飙到十五两银子。而一亩水源充足的普通下等山地,田价也有十两。山下种稻的农家,颇有几家索性不再种粮食了,拿好端端的水田,也用来种成柞木,若要粮食吃,就到市集上去买。这样的人家渐渐多起来后,济南府的粮价,在短短三年内就涨了五成有余。”

    纨素皱了眉,隐约意识到孟昀应已说到了其中关窍,凝神细听。

    话说到这里,雷焚海突然冷哼了一声,道:“孟大公子,你骗我好苦啊!你当年来投本帮,不是说你是渔民人家的孩子,全家都死在风灾里了?哎哟,你那时候那一口标准的闽地口音,话都说不清楚了,又哭得花脸猫儿似的,可怜巴巴的……”孟昀住了口,歉意地望着义父,犹豫着要不要起身赔罪。

    纨素嗤笑一声,插口道:“雷老爷子,你当年拜雷冥天为义父的时候,不知道是怎么跟他说的你的身世?照实说吗?”

    雷焚海白她一样,不做声了。孟昀沉了沉心,继续讲他的故事。

    小注:本文的地价设置多少有点“拍脑袋”的意思。清末山东粮贵而田贱,是因为黄河改道自大清河古道入海之后,山东水患频发。当时山东地价五分下等田仅一千文,也就是二两一亩左右,同时上海附近的田地则能卖到四十两左右。

    而本文中此时黄河夺淮入海多年,加上本书设定这一段历史时期属于温暖时期,山东田价自然还算可以。十几两一亩已经算是明清历史上都少有的高价了。而到了城里,尤其是江淮一代城里,给小二的打赏动辄半两,一两,看似不太合理,其实是城市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以后的常有现象。宋时汴京的普通店小二,靠工钱和客人打赏可以长期包养妓女。即使到了晚清民国时代,北京城里拉黄包车车的祥子可以喝二十个大子儿一包的茶叶,且常有油荤可吃,与此同时广袤乡下,小地主人家都在吃棒子面,普通自耕农和佃农更是长期在温饱线上挣扎……城市和乡村的极度反差,某种意义上也是封建王朝走到后期,“末世之相”的一部分。

    这段小注我要放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