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花,右厢是归寄庐,龙氏卸任闲赋聊寄卧龙庐。
从竹苑穿过右边的假山,眼前便会展现出一片宁静而雅致的景象。这里是归寄庐所在之处,它与小蓬瀛以及一座木楼共同构成了另一个独特的院落。
归寄庐,顾名思义,是一个让人心灵得到归宿和寄托的地方。它的建筑风格简约而不失庄重,白墙黑瓦,飞檐斗拱,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庐前有一片小巧玲珑的庭院,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致。
小蓬瀛则是一座小巧的亭子,坐落在归寄庐旁边的水池中央。亭子四周环绕着碧绿的荷叶和粉嫩的荷花,微风吹过,荷叶摇曳,荷花飘香,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这个由归寄庐、小蓬瀛和木楼组成的院落,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木楼房正面有一幅大型木浮雕,仙桃树枝繁叶茂结着一百多个仙桃,树下蓬岛石山,芝兰飘逸,名为“百寿桃\",是一件艺术珍品。
清晖园的“百寿桃\"与“百寿图”, “小蓬瀛”与寓意三神山的“斗洞”、壁山,无不折射出园主祈福祉、求长寿的尚德心态。
晨飞宇说:“清晖园一鉴方塘的做法在江南园林中是罕见的,园林中叫做理水。”
王玉涵说:“清晖园之所以能在数亩之地造万千气象,让人目不暇接,运用池廊衔接、古树穿插、曲直途径相连,取得了实质性的空间联系,加上前面谈到的对景相成、步移景异的运用,又有了起承转合的景象组群。”
晨飞宇说:“园内有大量装饰性和欣赏性的陶瓷、灰塑、木雕、玻璃。”
王玉涵说:“清晖园是岭南园林的杰出代表。园内水木清华,妙联佳句、艺术精品比比皆是,俯仰可得,绝非一个美字了得。”
晨飞宇说:“清晖园的文物有李兆洛、李文田、何绍基等大家的书法。大诗人郭沫若1965年南下赏游,游至清晖园,为岭南风物所迷醉,诗兴勃发。”
2008年12月17日,邓小平铜像在清晖园揭幕,其原型参照1984年邓小平走访清晖园的情景:面带微笑,身穿中山装,挺直腰板健步行走。旁边伴随着一对白猫黑猫的石像,寓意邓小平着名的白猫黑猫论,铜像将永久放在清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