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见众人还在思考其中的深意,停顿了一下,端起茶,轻轻抿了一口。
接着开口道:“现在西线战事已快平息,当援军到来之日,我们大蒙古国将三线出击,荡平宋地。”
“三线出击?如何个三线出击法?”
公孙止追问道。
“三线出击,一线在大理,一线在蜀,一线在襄阳。我军由吐蕃绕过蜀地进滇,大理小国,必抵挡不了蒙古铁蹄。拿下大理后便随即调头,由黔入蜀,蜀地被蒙古从南西北三面夹攻,溃败也只是时间问题。只要蜀地一破,襄阳自不在话下,倒是蒙古铁蹄南下将是一马平川,再无屏障。”
“至于公孙谷主所担忧的继承人问题就更不必担心了,托雷可汗子嗣虽多,但真正能担大任者不过二三人而已。忽必烈王子虽排位第四,但其能力出众,又能结交重臣,深得皇太后喜欢。而且四王子已经提前回到漠北,所以在不久的将来,待托雷可汗逝去,忽必烈王子必定能顺应天意继承大统。”
其实刘侃说这话,心里是毫无底气的,因为忽必烈虽然能力出众,但他的劣势也很明显,就是年轻。只要其兄长蒙哥还在,蒙古的汗位就到不了忽必烈手中。但现在也顾不了那么多,先把公孙止忽悠住才是最重要的。
果然,经刘侃一点拨,不仅是公孙止,连马光佐和尹克西等不明世情之人,内心皆阵阵窃喜。
通过刘侃对整个战争格局和形势的剖析,他们对整个形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都觉得跟在忽必烈身边将大有可为,以后封侯拜将也不是不可能,各个都心潮澎湃起来。
见公孙止已经有所意动,刘侃又诱惑道:“公孙谷主若在四王子功业未成之时,雪中送炭。到时四王子成事后,分封功臣时岂会没有谷主那一份。”
尹克西这时也朗声道:“以四王爷爱惜人才,慷慨豪爽的性格,待我大蒙古国铁蹄南下,吞并了大宋,天下大一统时。在座诸位包括公孙谷主,都必将位极人臣,那时光宗耀祖不说,荣华富贵也是享之不尽。”
刘侃继续说道:“公孙谷主乃名门之后,若谷主能在今时今日光复令祖昔日荣光,那是多么让人激动和自豪的一件事。那时公孙家必将和那些世家大族一般,绵延千年,成为为数不多的千年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