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苏然从量子行走这一概念中获得灵感,提出“特殊艺术教育的宇宙创艺量子行走的创作路径规划与节奏把握”理念,为特殊群体艺术创作在规划创作过程和掌控节奏方面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
量子行走是量子力学框架下的一种过程,描述粒子在离散空间中的运动,与经典随机行走不同,量子行走具有量子叠加和干涉等特性,使其运动路径更具多样性和可预测性。在艺术创作领域,这可类比为艺术家对创作路径的规划以及创作节奏的把握。
创作路径规划类似于量子行走中粒子运动路径的设定。特殊群体艺术家在创作前,如同确定量子粒子的起始状态和运动规则一样,规划作品的创作方向和步骤。例如,作家在创作长篇小说时,构思故事大纲,确定主要人物、情节线索以及故事发展的大致走向,这就像是规划了量子行走的路径框架。画家在创作大型壁画前,设计草图,安排画面布局、色彩分布以及绘画的先后顺序,为创作过程制定清晰的路线。这种规划有助于艺术家明确创作目标,有条不紊地推进作品创作。
创作节奏把握如同量子行走中粒子运动的节奏特性。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要像控制量子行走的节奏一样,合理安排创作的快慢、疏密。比如,在音乐创作中,通过调整音符的长短、节拍的快慢以及旋律的起伏,营造出不同的节奏氛围,使音乐富有情感变化。在舞蹈编排中,舞者动作的力度、速度和停顿的变化构成舞蹈的节奏,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传达情感。在文学创作中,情节的紧张与舒缓、描写的详细与简略等也形成了创作的节奏。通过巧妙把握节奏,艺术家能够引导观众的情感体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林晓和苏然致力于通过举办创作路径规划工作坊、节奏把握技巧讲座以及量子行走创作案例分析等活动,帮助特殊群体艺术家学会运用量子行走的理念来规划创作路径和把握节奏。期望借此让特殊群体艺术创作能够产生更多构思精巧、节奏动人的作品,为宇宙艺术贡献更多富有韵律和层次感的佳作,持续提升特殊群体艺术创作在路径规划与节奏把握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