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关注艺术创作技能,还包括数字素养技能。对于学习数字绘画的孩子,考量其对绘图软件功能的掌握、色彩搭配技巧的进步,以及能否运用数字特效增强作品表现力等。同时,观察他们在运用数字工具进行创意表达时,思维的拓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情感态度评价也是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特殊孩子在艺术学习中的情绪变化、对艺术活动的热情保持度,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持态度来综合评判。例如,一些原本内向的自闭症孩子在参与线上艺术交流活动后,逐渐变得开朗积极,这种情感上的正向转变在评价中得到充分体现。
此外,评价主体也趋于多元化,除了教师评价,还引入家长评价、同伴互评以及特殊孩子的自我评价。家长基于日常观察反馈孩子在家中的艺术学习表现,同伴之间在合作项目中相互评价,特殊孩子通过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进行自我评价,从而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林晓和苏然相信,这样的多元评价体系能更精准地反映特殊孩子的成长轨迹,为个性化教育提供有力支撑,助力他们在艺术道路上更好地发展。
心动的起始线·第一百八十七章 家校社共育的深化
在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的同时,林晓和苏然深知,深化家校社共育是推动特殊艺术教育发展的关键力量,能为特殊孩子营造更全面、更有力的成长环境。
学校进一步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协作。通过定期举办线上线下家长会,不仅向家长反馈孩子在艺术学习中的表现与进步,还分享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指导家长在家中开展辅助艺术教育活动。例如,针对学习音乐的特殊孩子,学校为家长提供简单的音乐游戏方案,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互动,强化孩子的节奏感和音感。同时,建立家长参与学校艺术教学的机制,邀请有艺术特长或教育经验的家长走进课堂,分享独特的艺术见解或开展特色艺术活动,增进亲子间的教育互动与情感连接。
社区在特殊艺术教育中的作用也得到强化。社区艺术中心与学校合作,定期开展面向特殊孩子的艺术实践活动,如社区艺术展览、户外写生等。这些活动不仅为特殊孩子提供展示平台,还能让他们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锻炼艺术应用能力和社交技能。此外,社区组织志愿者队伍,为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