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里,多数老师都是民办或者代课的,收入还没他高,
这时,看到杨一木一下子塞了二百块给他,赵老师心里真的感动了:“杨老师,我……我……其他我也不说了,这钱我会尽快还你,不过也用不了这么多,我只要一百。”
杨一木摆摆手:“哎,你别墨迹了,趁着邮局没关门赶紧去吧,记住加急挂号,这样家里刚好能应上急。这钱都拿上,家里也能宽用。以后嘛,你就慢慢还,我前阵子在老家做了点小生意,现在手上不差钱。以后还的时候,记得给利息就行了。”
赵老师又哭又笑,知道杨一木说这话是给他留面子,也就没犹豫,感激的看了杨一木一眼,匆匆朝学校大门跑。
杨一木想想这两天自己一不注意就出去了一千二百块钱,重生回来时自己立志做个低调富家翁,没曾想先当上了及时雨宋公明。
转头又一想,老话说"久旱必涝",记忆里上辈子这次梅水季也是特别长,雨特别大,后来还成了涝,安州倒了不少房子。
后面汶中有没有教室塌了,他具体不知道。自己给方校长的那一千块只能求急,不能解决问题,万一校舍倒了,伤了学生,这小老头不跳河才怪。
星期五,杨一木跟人调了课,又跟林芳说了声,坐上汽车就回了富平。
“哥,你啥时间回来的,我竟然不知道!”方强听说他来了,急急忙忙赶回了家。
方强现在的日子跟以前比是天上地下了,出门走路都带风,身边还总围着几个小兄弟。不过,他不敢告诉杨一木,他知道杨一木最烦这些江湖习气。
杨一木就着方强递过的火柴,点着烟,才从裤兜里掏出一张纸,道:“你照着这上面东西置办齐了。”
“花椒、八角……”方强接过清单念了下,就好奇地问:"哥,你这是要开馆子?"
"准备在市里办个大排档。"杨一木吐出一口烟圈。
"大排档?这是啥?"方强一脸茫然。
杨一木这才想起,八十年代初"大排档"这个概念还没出现。他笑了笑:"就是露天的小饭摊,主要卖小龙虾。"
方强眼睛一暗:"哎,小龙虾?这玩意儿没人吃啊!”
小龙虾也是去年刚刚在苏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