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年头,生产队分粮堪比过年,晒谷场地上随处可见村民们用拉粮的板车,装粮的麻袋和箩筐。
粮仓门口挤满了抱着口袋等分粮的大人,没叫到名字的就守在外围。小孩子跑来跑去,追逐打闹嬉戏。
所有村干部都到场主持秩序,到处吵吵嚷嚷,只能靠“吼”来说话。
会计拿着账本念社员的名字和数量,保管员和民兵把粮食从仓库拉出来,上秤。
周围不断的有人争执,嘀咕。一会儿说这家称多了,一会儿又说那家分的粮瞧着更好些。
梁秀蓉今天出尽了风头,虚荣心得到大大的满足。
然后,她加上娘两个的人头和工分粮,总共分了五大麻袋。
粮食一分到手,就急不可待和丈夫把粮食搬到牛车上,赶着回城,向公婆和职工楼里邻居们炫耀。
……
分粮费时间,起码要分一天,能从早上分到天黑。有首民谣是这么唱的,评分的时候吵一阵子,分粮分钱时骂一阵子。
梁津生没急着过去空等,在家收拾家里的自留地。快要叫到他名字的时候,邵大军会提前来叫过去的。
下午三点半才轮到他。
梁津生带上工分本和装粮食的麻袋,推着板车到晒谷场。
司遥抱着女儿一起去看热闹,村里人都在讨论梁秀蓉嫁到城里的事,她也跟着听了一耳朵。
梁秀蓉嫁得太突然了,村里人都很吃惊。有说她运气好,也有人说她是奉子成婚。
具体是什么情况,没人说得清楚。
有人跑去问梁秀蓉的大伯,反挨了一句臭骂。
“上工干活不积极,嘴上才会不把门儿。”
大队长梁建国忙着分粮断官司,哪有空说侄女的事。他碍于脸面,也不乐意说出实话,这是件丑事。
司遥在这边吃瓜,梁津生在那边把分到粮食搬到板车上。
他的工分粮,再加上一家三口的人口粮,一共分了没去壳的稻谷一百十二斤,豆油十斤,玉米一百七十六斤,红薯四百二十五斤……
这些粮食仅够勉强满足两人基本温饱的需要,饿不死的程度。幸好两人现在都不缺粮食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