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主公此言差矣。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天下有识之士,皆耻与之为伍。而主公仁义之名远播,又是汉室宗亲,匡扶汉室,乃是名正言顺,何愁无人来投?”
“军师所言极是!”刘备闻言,精神一振,脸上愁容尽散,“我这就吩咐下去,广发招贤令,务必将荆州英才聚集于我麾下!”
诸葛亮点点头,却又说道:“只靠招贤纳士,恐怕还不足以与王厚抗衡。需知王厚此番前来,不仅仅是为了招贤,更是为了笼络人心,巩固曹操在荆州的统治。我等还需另寻良策,方能破除王厚的计谋。”
刘备不禁又有些担忧:“军师有何妙计?”
诸葛亮沉吟片刻,说道:“王厚初来荆州,根基未稳,我等可趁此机会,散布谣言,败坏他的名声,使其难以立足。”
“散布谣言?”刘备有些犹豫,“如此一来,岂不是有损我仁义之名?”
诸葛亮解释道:“主公勿忧,我等只需散布一些似是而非的消息,让人心生疑虑即可,不必太过分。比如,可以散布王厚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的消息,如此一来,即使有人才前来投奔,也会心存顾虑,不敢尽心尽力为王厚效力。”
刘备想了想,觉得诸葛亮此计甚妙,于是点头同意:“就依军师之计行事。”
诸葛亮又说道:“除此之外,我等还需加强江夏的防务,以防曹操趁虚而入。”
刘备点头称是:“军师所言极是,我这就去安排。”
二人商议完毕,刘备立刻下令广发招贤令,并派人暗中散布关于王厚的谣言。同时,加强江夏城防,严阵以待,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变故。
建业城,孙权的书房内,气氛凝重。孙权眉头紧锁,来回踱步,口中喃喃自语:“这王厚,真是心腹大患!短短数月,竟然拉拢了荆州大半英杰,如今连江东的人才也开始被他吸引,长此以往,我江东基业危矣!”
周瑜身着戎装,快步走进书房,抱拳道:“主公,臣听闻王厚在襄阳广纳贤士,江东才俊纷纷前往投奔,此事非同小可,需早做决断!”
孙权停下脚步,看向周瑜,语气中带着一丝焦虑:“公瑾所言甚是,这王厚如鲠在喉,不除掉他,我寝食难安!只是这王厚如今在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