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从汉朝就开始海上贸易了,他们到达过印度支那半岛,以及马来群岛等一些国家。
唐朝就更不用说了,设立过广州“市舶使”专门管理海贸。
宋朝就更厉害了。在广州,泉州,杭州设立过市舶司。
而到了元朝的时候,官方鼓励民间贸易,商船到达过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等上百个国家。
明朝自不必说,郑和听说过吧,明朝初期时,他率领船队七下西洋,到达过30多个亚非国家。
至于说清朝初期曾实行“海禁”,但到后期也放开了,还允许外国人经商。
史料记载,明朝时候的船最大。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都说他的船队大船长度超过100米。
但是到目前为止,哪怕是考古队也没有挖掘出他船队任何一艘大船。
正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所以我觉得史料记载不能说有误吧,但跟实际可能有出入。
目前发现的“南宋1号”海贸船是我们国家乃至世界上发现的迄今为止最大的一艘海贸船,长度才仅仅只有304米。
很难想象100多米的木壳船是如何支撑起整个龙骨的,古代是否具备那种造船工艺?
“哎呀,别管是哪个朝代的了,先找找有没有宝贝。”李明亮说道。
“先去船舱里看一下,如果真是商船的话,舱里肯定有东西,除非当时没有装载是空船。”刘胜说道。
“商船来回都会装载货物,怎么可能空船呢?”李明亮辩驳道。
“你们两个不用争了,咱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吗?”我笑道。
随后操纵机器人来到了舱口上方,可能是商船为了装卸货方便,这舱口设计的比较大。
我将机器人180度转弯,看了看后面的线缆。
在海底最怕就是线缆被缠住,一旦线缆打结或被缠住的话,这机器人基本就报废了,因为他没有机械臂,无法自己脱险!
看到线缆没有问题,我这才放心的操纵机器人调头回来重新在舱口上方悬停住,随后调整灯光照向了船舱里面,灯光打到里面后,霎时将所见之处照的亮如白昼。
一条石斑鱼受惊后猛的冲了出来,贴着机器人就窜了过去,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