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渗透唯物史观,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广大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唯物史观的培育,引导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而对历史做出准确判断和客观评价,促进历史素养的有效提升。
苗曙光(《基于核心素养的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思考》东莞市塘厦中学)指出,本文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论述了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通过采用问题驱动法、跨学科教学、多媒体互动技术和多样化评价的方法,得出了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本质,教师应该促进学生唯物史观发展的结论。
高中历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面临多变环境时所需具备的综合能力,包括批判思维、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而唯物史观则是指通过实证观察和分析,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并通过这种客观规律理解历史发展的一种思想方式。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结合唯物史观的理念进行实践,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素养和正确的历史观。
核心素养是指思维方式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知识、能力、品德和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它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思维、沟通协作、道德修养等能力,以应对现代社会复杂多变的挑战。唯物史观是关于世界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基础,世界是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它强调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以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核心思想。核心素养与唯物史观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思维能力,而唯物史观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逻辑,并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其次,核心素养强调创新思维,而唯物史观提供了对世界发展规律的深入了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另外,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而唯物史观通过强调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的自由创造,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核心素养与唯物史观相互关联,相辅相成。核心素养可以借鉴和应用唯物史观的理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