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为了大明江山,杀了!”
……
第二天午时,朱桓的行刑在应天城的闹市准时开始,半个应天城的人都赶过去了,还有听闻消息的人急忙从定远赶了过来,就是为了见证这大快人心的一刻,毕竟杀的不是一般人,可是皇上的侄子啊!
这一次朱桓再也没有好运,随着刽子手手起刀落,朱桓的人头滚落在了地上。台下的朱六九一声哀嚎,就这样晕了过去。为了不戳这位远房堂哥心窝子,朱元璋将朱桓的尸首收敛好,送给朱六九回凤阳老家埋葬,而朱六九也得朱元璋的旨意,就在凤阳老家终老一生。
此后一连几个月,朱元璋挥泪斩朱桓的事情,一直都是应天人民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有说书先生将此事编成段子,讲了九九八十一个章节,只不过得躲着点官兵。不过最起码因为朱元璋大义灭亲的壮举,他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还是比较高大的。
朱标也没有闲着,趁此机会他也整理了刑部积压的冤案,审理了不少,毕竟以大明国土之广大,冤假错案绝对不是个例,他也算秉公审理,尽量为被冤枉的人寻个公道,甚至还收到了老百姓送的匾额,一个写着青天大老爷的匾额让他哭笑不得,他也不知道这匾挂在哪合适了。
还没等他成功晋级大明律政先锋,他就先收到朱元璋新的指示——担任科举主考官。
这件事确实让朱标小小的激动了一下,参加过二十一世纪的高考,再参加一次大明朝的科举好像也不错,然后他就偷偷拿了一份试题回东宫做了起来。结果第二天常青儿就看到了一宿没睡已经封魔的朱标。
“老朱这出的什么鬼题?八股文?还有揣测圣人朱熹在此时的心境。这科举能招什么人?只怕能招一堆书呆子吧,身为大明的公务人员,当然是要有治理地方的能力了,这题不行!不行!”
随后朱标依靠自己身为主考官的便利,成功在试题中加入了某些新鲜的元素,按照他的话来讲,这叫素质专项训练,是一次大胆创新的尝试。
时年科考如期举行,众多学子信心满满,反倒觉得今年的试题比往年都简单,直到他们看到了最后一道试题。
“甲县乃是位于西北,极度贫苦的县城,县城的土地多为旱地,收成不好,这里要么常年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