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成乡试,一天要做七道题,恐怕就没多少时间让人细细思考了。
很多人觉得考试能否被录取,关键在于自己能否写出一篇好文章。然而,文无第一,好文章由谁来判定呢?自然是坐在上位的县令。
这好与恶、取与不取,全在主考官的一念之间。
大雍朝县试是要糊名的,林祈安了解到,这位江知县任职期间,行事极为稳健,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功绩,只能算兢兢业业,从未出过任何大的差错。
平日里理政,规规矩矩,为人本分且怕事,他本就是从 “小镇做题家” 一步步考上来的,从他出的第一道题便能瞧出端倪。
林祈安当下提起笔,蘸了墨,思绪也如同这墨汁一般,在稿纸上缓缓铺陈开来。
破题之句,他花费了最多的时间,力求稳健。
一旦题目破开,之后的思绪便如同潺潺流水,源源不断。随后的承题、起讲之句,进一步加深破题思路。思绪翻飞间,尧舜事迹、圣人品德皆跃然纸上,从 “自暴自弃者之言语与行事”,论述到 “如何维持本心”,进而得出君子为人处世之道。
等将思路完整地写在稿纸上,再一字一句慢慢誊抄到考卷之上,林祈安手腕沉稳,丝毫不心急。往日抄书磨炼出的性子,在这一刻,专注力达到了顶峰。
他自幼练就的科考专用 “馆阁体”,横竖撇捺精准到位,字与字间距匀称,工整肃穆,毫无多余墨迹与涂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