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香客外出烧香所需要的花销包括烧香必需的“纸马牙香”、“蜡烛”、“千张”,路上所带饭食,烧香旅途上必要的“船轿”钱,以及烧香伴当们的辛苦钱。所有这些费用,对于一个市井小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家中无余钱可使的窘况下,有些香客只好通过典当家中的衣服、日用器皿来筹集烧香旅费。即便是这样也阻止不了望镇这二十六员女将们一心向佛的脚步。
家里的男丁支持不支持?想来是支持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织工的收入比男人修理地球多,这地位应当有所提高的。何况信佛这种活动,群众基础也很广泛和牢固。那就替为夫、或子女们乞求佛祖保佑,升斗小民们早日脱离苦海,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焦丙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是酉时。有生意上门哪里不接。跑一趟平江左右就是一日时间。来回行船总共五个时辰,寅时就需发船,可有的赶路。
话说焦丙他们今天的收获还算好。四人钓鱼一共能搞到三十多斤鱼。蔡小巳是主力,贡献了二十多斤。其中有两尾鳜鱼,一尾有七斤重的卖了高价,小的两斤重也被人买走。鲫鱼、鳙鱼、鲤鱼都卖了。留下两尾四斤重的鲤鱼,还有虾笼捉到的河虾,准备自家兄弟们几个烧了吃。
既然要去平江,需要一个靠谱的向导。临时也不准备再折腾,明天赶早等香客们上船时候仔细问问,总有人认识。焦丙没有去过穹窿山,万一走错了路那就有的苦。
今天的事做完,明天的事先不去管了。焦丙洗刷明白,两眼一闭准备睡觉。裴勇他们赶紧抓紧挺尸。一定要比焦教头先睡着!
-
蚊帐最早的名字叫“帱”,梁元帝萧绎的《金楼子·立言篇九》记载,春秋时期齐桓公的“翠纱之帱”使饥蚊营营不得入内。《梁书·良吏传·孔谦》中说:“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
冯梦龙《山歌》记载“我先脱各小衣裳洗浆洗浆,打发两人转背,就央个姑妈外甥,收铜杓注子两件,同两领补打个衣裳,替我拿来典当里去当当,买停当子纸马牙香,蜡烛要介两对,还要介一块千张,籴了三升白米,明朝煮饭,一箍松箍今夜烧子个浴汤。兑介钱半成银子,还个船轿,换介三十新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