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惹的祸。现在我们看好像已经无所谓蚊虫多少,夏天碰到被蚊子叮咬还是很恼火。
在古代望镇的蚊子可是有着赫赫声名的生物。有些人还特意提到过这一茬。从唐代张祜的诗句“雨气朝忙蚁,雷声夜聚蚊”可以大胆推测蚊子问题就是古典时期望镇发展的头号敌人。张祜只是路过望镇的驿站而已。还有一位写过“西塞山前白鹭飞”的张志和可是定居在望镇的。多少心酸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了。
蚊子传播疟疾还有其他疾病。另外气候上,南方夏天湿热,冬日湿寒。北方移民过来的人很难适应。从逻辑上看望镇发展的头号敌人,蚊子应该当之无愧。
冬天看江南水乡都是眉清目秀的,小意可人。后面你们就会知道了!
张问远和毛学旺分头在望镇转了一圈。这地方虽小,但是胜在人烟稠密,河道纵横。作为临时驻地肯定是没问题的。两个人碰头商量了下就决定安顿下来。他们在望镇的客栈旁边墙上留下指定标记。
小六和米店的掌柜侃价很辛苦。怎么比乌程还贵?
掌柜的下巴抬了抬:“你看看我们可是钱记的米店。东家是松江钱百万!我家的米童叟无欺,糯软饱满好吃,足斤足两。你们到外头买不到我们家这样这么好的。你不买也可以去外头看看。”
小六摇头出了米店的门:什么米这么精贵的,要卖贵十文钱!我家也不是富贵大户,吃不起你们钱记优质大米。
还是找一家别的米店吧。这里的消费有些吃不消。
同样吃不消的还有老大。卖炭、蜡烛、油布的杂货铺老板过分热情,问东问西的就差上门查户口。什么住在哪里,一家几口人,都有些什么人,都是男的啊!一月能用多少炭,多少蜡烛……我承认老板很会来事。但是你这热情的我招架不住。这是想拉一个上门女婿是怎么的。
老大杜中不太想理睬老板。于是哼哼哈哈的,数钱数错了多给老板七个铜板。老大掉头就走了。老板还在嘀咕:嚯哟,这家人有点傻。然后他嘴角露出一丝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