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庙、蚕祠、圆明寺各路神仙和城隍都拜了神,捐了钱。修金身,求善缘,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聚大三角。啊?什么大三角?兄弟没什么大理想。能坐稳在平江-杭城-松江这个大三角里,就已经足慰平生了。所以来盛镇落脚,小富即安嘛,何必一定要翻江倒海捅破天?谁知道太平军换个名字会不会卷土重来!
啊!这话不敢说。也就心里想想。
-
绸行是丝绸贸易活动的主角。最繁盛时盛镇有绸行百余家。早期的绸行专门代外地客商收购绸缎,绸行多半不备资金,仅代客抄买,叫作“抄庄”;后来,一部分绸行自资经营,置办绸货供客户选购,所以称“绸庄”,又名“提庄”。绸行按销售方向可分为三类: 实力最雄厚“广庄”,专门做闽广沿海地区贸易,并转销南洋、印度支那一带;“店货庄”,品种齐全,质量讲究,售价亦高。专销京、津、沪等大城市绸缎庄;“下县庄”专销苏、浙一带中小城市及县、镇、乡。一般实力较差,所售绸缎的质量及价格亦较低。除这三类绸行另外还有专营真丝手帕的“手帕庄”。文中提到的“广货”、“客店货”、“下县货”由此而来。
清末盛镇的丝行主要从事织造用丝的购销。因为该地区用丝量巨大,本地所产生丝远不能满足需求,故依赖丝行从苏南浙北各处收买。以丝的来源地分,主要有嘉兴、海宁等地的南路丝,震泽、吴兴、德清的西路丝,以及吴县、无锡的北路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