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么,我们几年的努力,才争取到如今的工资水平。”
“凭什么你一来,就跟我们平起平坐?”
当王忠田说起这件事情时,赵守严在林安国身边低语了一句。
“安国,《陈书》是齐省的张教授点校的,王忠田编辑负责审核。”
以往华夏书局的工作模式就是这样的。
让那些教授、大师来对史册进行标点、排版。
然后编辑来审核、总结。
等于说需要历史底蕴的活儿让大师来。
使古籍以现在的模式、观念出版的工作让编辑做。
也算是分工得当。
但重担还是在那些大师、教授的肩膀上。
他们这些人脑袋里面的知识就相当于无价的瑰宝。
“赵总编,你哪儿有我点校的《清史稿》么,之前听老师说,你们版印了一些,分给各个教授看了。”
林安国不想否认这些人的成就。
说实话,王忠田这些人做的事情,有自豪的资本。
无论什么朝代。
为祖国修国史的这一批人都是功勋卓著的。
赵守严点点头。
“我办公室就有。”
说完,赵守严转身就走,他早就想着要去拿林安国点校的《清史稿》了。
只要这东西拿出来,不会有人再说林安国的闲话。
之前一直没提。
是启功说了要保密。
没有林安国的首肯,这些人不会大肆扩散林安国的成果。
“副总编怎么走了?”
“不会是请林安国身后的大佬吧?”
“还真可能是,副总编可没有权限塞人进来!”
“王忠田,我说差不多就得了吧,这个林安国又不是庸碌之才,没必要让大家都下不来台。”
“是啊,等等那大佬来了,我们怎么办?人家能塞人进来,也有权力赶人离开。”
“握手言和吧,以后都是同事,要一起相处的。”
赵守严突然在这个当口离开,让办公室里面的编辑们有些忐忑。
万一林安国背后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