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248章 此物后必大行于世(3/3)
池用的青砖。

    优点是建造工期短,且城墙看起来漂亮,缺点是不如青砖城墙坚固,

    但应对这个时代的火炮完全够用。

    欧洲的很多棱堡,尤其是荷兰的棱堡都是用红砖建造的。

    红砖是用敞口窑烧制,利于大量快速生产,青砖的质量则更胜一筹。

    倘若坚持用青砖,则两个项目的工期都会大大延长,得不偿失。

    陈衷纪和张弘每年都要去一趟山东,从诸城招募灾民过来。

    诸城的饥荒持续了好几年,尤其1618年九月实行辽饷加派以后,灾情急转直下。

    在孙元昌的帮助下,陈衷纪和张弘居然一次运来了400人,还是男女各半。

    这一下就使公司的人手增加到了2100。

    还有1618年公司在平户和长崎发售股票以后,下半年陆续有许多股东前来参观,

    有些人也会留下亲信在这里,在结冰期到来之前,居然也有300多人。

    除过里面的日本人、朝鲜人、荷兰人、英国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

    华人还有200多,从而又使公司的人手增加到了2300人。

    因为股东基本都是海商,所以他们留下来的亲信不是账房,便是工匠一类的人物,

    总之都是有文化有技能的,倒是给永明学会增加了不少可招募的成员。

    这些人之中,尤其是工匠对主要研究格物之学的永明学会都颇为感兴趣,

    加上东家又让他们常驻在此,便都纷纷加入了永明学会。

    在此基础上,永明学会又新成立了几个委员会,

    包括炼钢委员会、炼丹委员会、石油委员会等。

    石油委员会是李国助力主建立的,

    理由当然是沈括《梦溪笔谈》里那句“此物后必大行于世”的话。

    反正有了充裕的人手,理事会也不反对了。

    理事会也是永明学会新成立的一个委员会,

    但并不研究自然科学,而是为管理永明学会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