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心理认知角度看,运动过程中的自我挑战与突破对预防心理疾病具有深远意义。每一次成功完成新的运动目标,如首次跑完 5 公里、成功完成一个复杂的瑜伽体式,都能显着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的增强使人们相信自己具备应对生活中各种困难的能力,这种积极的心理认知模式有助于改变消极的思维定式,减少对未来的担忧和焦虑,进而降低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病风险。
对其他心理疾病的积极影响
- 对于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儿童,运动锻炼展现出独特的治疗价值。有氧运动能够有效改善他们的注意力、抑制冲动行为以及提高认知控制能力。例如,有研究表明,让adhd儿童定期参加如骑自行车、跳绳等有氧运动,一段时间后,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明显延长,多动行为显着减少。这是因为运动可以调节大脑中与注意力和行为控制相关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使其大脑功能趋于正常化,从而改善症状,提升学习和生活质量。
- 运动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康复也有积极作用。ptsd患者常因经历严重创伤而出现反复回忆创伤事件、噩梦、回避相关场景等症状。运动锻炼可以帮助患者分散对创伤记忆的注意力,同时通过身体的运动释放紧张情绪,缓解焦虑和恐惧。此外,运动还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减轻患者的痛苦感受,增强心理韧性,帮助他们逐渐从创伤阴影中走出来,重新建立对生活的信心。
- 对于患有强迫症(ocd)的人群,运动锻炼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强迫症患者常被重复性的思维和行为所困扰,运动能够打破这种强迫性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使患者将注意力转移到身体的运动感觉上。例如,进行太极拳等注重身心协调性的运动,有助于患者集中注意力,增强自我控制感,缓解强迫症状。同时,运动带来的情绪改善和自信心提升,也能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强迫症带来的心理压力。
(四)人格塑造与自我完善
培养坚韧与毅力
- 运动锻炼是培养坚韧与毅力品质的绝佳途径。在运动过程中,人们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种困难与挫折,如身体疲劳、运动损伤、训练瓶颈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