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上的兔子,小心翼翼地描起来,刘红芳做了多年的针线活,绣花功底还是有的。
虽然没绣过兔子,但万事万物都有相通之处,费了一番功夫,她总算把兔子的形状像模像样地描了下来。
刘红芳用剪刀小心地把花样剪下来,又去厨房打了一点浆糊,用筷子小心地涂在花样上。然后拿出一个小绣架,把书包翻开,慢慢地夹好,将花样贴到要绣的位置,放平后用手使劲压一压,确保粘紧了。
接着去配线,兔子是红眼睛,还要绣几株绿草,白色的线用量最多,刘红芳一一找出来,一根根穿好针,准备妥当后,便开始绣起来。
绣花本就是个细致活儿,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而且针线很细,天色一暗就没法绣了。
两只小兔子整整花了刘红芳一个星期的时间,她眼睛一直盯着针线,眼珠子都快和绣的兔眼睛一样红了。
完工后,刘红芳把书包洗了一遍,打过的浆糊就化掉了,原本僵硬的地方也变得柔软起来。殷秋晚背上书包就不肯取下来,睡觉都要背着,爱不释手。
她还跟村里的小伙伴们炫耀了一番,惹得其他小女孩都嚷着要绣小兔子,可把大人们愁坏了。
针线活大家都会一点,但绣花可不是人人都会的,尤其是这么费事的花样。大家也不好意思叫刘红芳帮忙做,毕竟村里孩子那么多,帮了这个,那个也要帮忙,实在做不过来。
后来,殷秋晚背着这个书包,度过了整个小学时光。一直到小学毕业,书包的布料实在破旧得不成样子了,她就把绣着小兔子的那块布专门剪下来,精心收藏了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天气彻底暖和起来,殷秋晚每天都早早起床,眼巴巴地等着殷长安送她去学校。
殷长安拗不过,终于在一个星期一,带着殷秋晚,顺便把殷振军也一起送去了学校。
殷振军先去了自己的班级,殷长安带着闺女来到老师办公室,找到了一年级的老师。
学校没有学前班,小孩入学就是直接上一年级,所以一年级的教室最是喧闹,学生年龄相差两三岁的都坐在一个教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