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唐福山那么老实,殷玉萍的脾气太差了,真成了还不把人欺负死。刘姥娘说:“不老实也受不了你这姑姐,你姑姐虽说长得好,这不是急着嫁人吗,唐福山要能结婚,不管咋的也算有家了!”刘红芳就答应回去跟殷老太说一声,先跟殷长安提了提,殷长安也算从小认识唐福山,第一反应也是怕殷玉萍欺负人家。听到刘姥娘说的话,又觉得也有道理,离得也近,亲戚之间还好说话,有事能及时处理。俩人就去和殷老太商量,殷老太对这个侄子也熟悉,再老实不过的,虽然命不好的传言多,他们家是不信这些的,如果真成了,也算是好事。
大家一致同意以后,就跟殷玉萍说了,她对唐福山不太熟,没怎么注意过,小时候可能见过,早就忘了。听了情况,她还觉得高兴呢,家里没人好啊,省得吵到她,一个人多清净。她同意了,殷老太就回了娘家,找了娘家嫂子帮忙问,都是一家人,嫂子也乐得见这个侄子有个家,当即就去找了唐福山。唐福山一个人多年,自然想成家,他也没啥可挑的,有人愿意他就成。双方一说定,第二天就见了面,殷玉萍见到人还不愿意了,嫌丑,气得殷老太又想抽她。殷长安跟她说:“合适的就这一个了,你要结就结,或者像以前一样,你自己找。”又说:“这在咱娘村里,又是亲戚,还能多担待你的臭脾气,换个地方,可没这么好说话。”殷玉萍也是个欺软怕硬的人,她这些年折腾得厉害,不过就是仰仗着家里人不会不管她,也是方家母子都不是硬脾气的,不然早就散伙了。都到了这地步,说过的大话也不能打脸,她只能自认委屈地答应了。
后面就好办了,殷玉萍非要赶在方四元前面,总共也没几天,就把东西一收拾,二嫁也不用给她办啥,唐福山给她拿了五百块钱,俩人去领了证,这事就算成了。领证那天,殷老太带着一大家子,陪着殷玉萍一起去了唐家,在唐福山那两间还算宽敞的屋子里,摆了两桌,请了同门亲戚,大家随点礼就过去了。殷玉萍嫁出去了,殷老太觉得心里都敞亮了些,短短一个月,她像过了几年,太煎熬了。这回要是再有事,她真的就不管了,老了,折腾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