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一定要去的,她负责专门迎接新娘。
到了新郎家,她就得一直跟着新娘,直到把新娘牵进新房。
天还没亮,接亲队伍就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好几十号人拉成了一条长长的队伍。
接亲人越多越好,一是显得对这门亲事极为重视,二是能帮忙搬运嫁妆。
队伍里有两辆大杠自行车,还拉了两辆架子车,这些都得提前商量妥当,不然车子众多,嫁妆却寥寥无几,拉个空车回来,那可就太尴尬了。
路上的植物都结了白霜,人踩上去咯吱咯吱响。
殷秋晚跟着殷长安走,他们是打前站的,一到女方家,就等于通知女方接亲的来了,女方就得赶紧收拾准备,这些都是提前安排好的流程。
车把上挂着一块肉,这叫离娘肉,寓意着今天孩子要离开母亲,这块肉代表孩子留下还了骨肉之情,从此,闺女就成了别人家的人。
殷秋晚一路上问个不停,父女俩唠唠叨叨的,也不觉得累。
殷长安怕她喝了凉风,让她反着坐,还用围脖把她裹得严严实实,所以她一点儿也不冷。
两家距离不近,路也不太好走,一路下来,骑车的人觉得屁股都麻了,坐车的殷秋晚连腿都麻了。
到了地方,天已经大亮,新娘也准备好了,大家寒暄着喝了两杯水,大部队随后就到了。
时间紧迫,新人对着女方父母磕了头,接过改口费,又挨个喊了舅舅、妗子、叔叔、婶子,接着就抬起嫁妆出门了。
柜子、桌子这些大件早就提前拉到新房了,现在李桃花除了拿出一个皮箱和一些生活用品,竟然还有一辆崭新的摩托车。
摩托车一露面,场面顿时热闹起来。
锃亮的黑色车身,线条流畅,车把上那标志性的车标格外醒目,车座被擦得一尘不染,车身还系着喜庆的大红花。
在当时,摩托车虽然算不上极其稀罕的物件,但能当作闺女嫁妆的还是不多见。
殷长平事先也不知道有这摩托车,微微侧头看向李桃花:“桃花,这哪来的?真要带走啊?”
李桃花站在红伞下,上身穿着一件大红色对襟小袄,围着一条暗绿色的格子围巾,下身配一条暗青色灯笼绒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