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不过,这家人对殷玉芬确实非常好。
殷玉芬之前怀过孩子,却因被打伤了身子,孩子没能保住,之后也再没怀上过,前婆家因此对她愈发不好。
如今嫁到这户人家,几年过去了依然没有孩子,这位老姑父倒也不勉强,还和殷玉芬商量,打算到她娘家这边抱养一个孩子。
不敢在本地抱养,怕孩子以后还会被亲生父母要回去。
殷玉芬回娘家把这事一说,殷家人才知道她在前婆家还曾被打掉过孩子,殷长平气得差点又去找那家人算账。
在那个时候,想要抱养个孩子其实并不难。
当时计划生育抓得正严,不少家庭因为超生不想要孩子,当然,大多都是女孩,毕竟也没人指望能抱养到男孩。
殷长安和家里人一合计,自家的孩子肯定舍不得送出去,离得近的也不行,就怕日后生出诸多麻烦。
而且他们这个地方,日子总归比别的地方好过些,再困难也不至于饿肚子,很多家庭即便想要男孩,也愿意把女孩养着。
长安便询问了一位战友,战友老家在豫省往南挺远的地方,地处小山坳里,生活条件艰苦得很,偏又孩子生的多,每年不知多少孩子夭折。
事情进展得十分顺利,甚至殷长安都没亲自出面,战友就把孩子抱来了。
那是个刚满两个月的小女孩,黑溜溜的眼睛,皮肤微微有些黑,哭起来嗓门倒是挺大,一家人都很欢喜。
殷玉芬抱着新得的闺女欢欢喜喜地回了家,结果还不到一年,她竟然又怀孕了,十月怀胎后,平安生下了一个儿子。
夫妻俩并没有因为有了亲儿子,就不想要闺女了,老姑父甚至觉得,是闺女带来了这份福气。
况且一开始他们本就没想着还能再有孩子,所以对闺女那可是尽心尽力,付出得多了,自然也就格外心疼,虽说谈不上偏爱,但也算是一视同仁,这已经十分难得了。
殷玉芬只求往后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人一但容易满足,总会比别人过得好,也算是好人有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