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死者家属的情感而对尸体解剖吗?
左一凡只能在误杀上做文章。一是疑犯当时没有杀人的故意,他用被子蒙住死者的目的,不是要蒙死她,而是想阻止她的叫喊。二是起诉书上所说的杀人动机有问题。起诉书上说,凶犯因偷窃被发现而起杀人歹念。照这种说法,杀人是手段,偷窃是目的,可是嫌疑犯最后并没有偷东西,杀人也就失去了任何意义。三是左二狗不是穷凶极恶的歹徒,而是一个善良的青年,他不会肆意杀人的。
左一凡到时候要告诉法官,左二狗曾经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少年,他会出示这个少年一张一张的奖状。他也应该把二狗和他嫂子的故事说一说,说的目的既能说明他的善良,也会获得一点同情。他还会说说二狗拾金不昧的事。白水的事能不能说,左一凡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证明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人,又可说明他本来就是个混蛋,银元诈骗绝对是违法的事。一个长期干着这种不法勾当的人能是好人吗?左一凡决定还是不说。好在警察和法官都不知道二狗有过这一档子的事。
左一凡在构思辩护词。
他不知道辩护词应该怎样写,这和论文答辩绝对不是一回事。法庭辩论左一凡只是在电影电视剧里见过。《庭审纪实》一类的节目也有这些场面,可控辩双方都是就事论事,言语乏味,也有情绪激动的时候,但再激动也都是普通市民骂街的那一套。影视剧里的庭审场面就精彩多了。控辩双方唇枪舌剑,常常有振聋发聩的言辞。
左一凡这次一定要把法庭变成这样的场所。听说外地已经有陪审员制度了,苏州不知有没有。应该有的。到时候,他一定不能一直趴在辩护席上,应该走到法庭的中央,面对法官陪审员还有旁听席上的人群挥着手,慷慨陈词。他觉得这很重要。杀人的事实是无法改变了,能改变的就是人们对二狗的态度。如果法官和陪审员对二狗有了一丝的怜悯,判个死缓还是有可能的。
左一凡要从犯罪根源说起。除了不公不均以外,贫穷是罪恶的渊源。不是贫穷,二狗就不会辍学,不是贫穷,他就不会做这种违法的事情,不是贫穷,他就不会致死人命。
当然,贫穷也不是必然就导致犯罪。五六十年代够穷了,可那时是中国最安定团结的岁月。过去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