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不是没办法,天京事变中洪秀全成功除掉了杨秀清。
能除掉,却一直不除掉,就肯定是有所顾忌。
首先,从战略角度讲,太平天国离不开杨秀清。
深剖的话,笔者猜测洪秀全可能还忌惮杨秀清在宗教中的影响力,害怕事情处理不好导致部下离心。
还可能担心除掉杨秀清,韦昌辉一家独大巴拉巴拉…
这么看,洪的忍辱负重、大局为重值得称赞,并且具有一定的权衡能力。
历史上杨秀清一开始并非太平天国二号人物。
当时冯云山(冯是拜上帝会二号人物)等一干人谋划起义被抓,拜上帝会有灭亡的风险,洪秀全这个领导人就想办法救他们。
于是,他在起义有覆灭之危的时候,撇下自己的教徒跑到广东,找一个讨厌他的西方传教士,希望通过这个传教士联络两广总督。
但洪秀全有写书信稳定人心,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先不说这个讨厌他的传教士会不会帮他,就是这个传教士地位再高,能高到有人脉联络两广总督?
联络上吧,他能让两广总督亲自下令赦免一个造反集团?
他努力的结果一目了然:毫无作用。
可能也有点?
教徒能拿“我家教主去广东联络大官了”唬一唬抓他们的县中小官?
最终,杨秀清设法稳定人心、成功营救出冯云山,保住了起义的火种,成为了太平天国二号人物。
天京事变并非动乱,简单概括一下就是洪秀全指挥一群人冲进去把杨秀清及其党羽砍了。
太平天国的国力受损不大,从国力角度讲,并非天京事变决定了起义的失败。
笔者想表达的意思是兵力、财力没有明显变化。
不像夷陵之战,一战彻底打废了蜀汉。
仅看结果不考虑影响的话,这次事变相当成功。
洪秀全掌权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政局,试图挽救起义。
至于效果…有好有坏吧,这是他自身能力、性格决定的。
从结果来看,太平天国在他掌权后走向衰败。
不过包括他在内的太平天国主要人物都有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