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西?
被当面蛐蛐的李光地毫无所觉,但在场能听到小家伙心声的都骇了一大跳:卖友他们知道,夺情他们也知道,引外室子来归这个……最多也就个风流韵事?
众人有些不确定地想着,目光恨不得穿透李光地,将他里里外外瞧个透彻。
连康熙都有些迟疑。
你道为何?
原来他最初重用李光地,还是在三藩之乱的时候。李光地回乡省亲,与家人避居山谷,耿精忠派人联系,希望他投靠。
被其断然拒绝,且拟定密陈破敌之计的奏书封于蜡丸之中,暗送京城,辗转递到了康熙手上。他念其忠心,赏识其才华,才下诏嘉奖并录其为领兵大臣,使其一路高歌猛进。
结果如今就听小家伙叭叭了另一个版本?
原来当年同样回家省亲的他友人陈梦雷被耿精忠抓了父亲,只能表面答应投靠,但实际上心向大清。
在李光地派自己叔叔偷偷与陈梦雷联系时,对方就把耿逆之狂悖,逆党之庸暗,兵势之强弱,间谍之机宜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了李光地。
并与之商定,陈留在耿军中从中溃其心腹,暌其党羽。
李则保证果能保全者,本朝恢复日,君之事予任之。他日幸我之成功,则白尔之节;尔之节显,则能白我之功。
连那份备受赏识的奏书都是两人共同拟定的,结果李只在上面署了自己的名。
后来耿精忠兵败,陈梦雷因为附逆被押送京师,论罪当斩。其入狱前后,多次请求里为自己作证辩诬,李光地虽然上奏了,但根本没提人家离散逆党,秘图内应与共谋请兵的事儿。
气得陈梦雷骂他欺君负友,并写了与李厚庵绝交书。
但李断然否决了诸项指责,说他上书前确实找过陈梦雷,但对方一字不见答。他没有办法,只能跟自家叔叔共同商议。
[因为李光地不肯作证,陈梦雷罪名坐实,在刑部尚书徐乾学的极力营救下才改死刑为流放。而他被流放后,父母相继病死,妻子也死在戍所。十七年后,康熙巡幸盛京,才得以被召回京师,一生不得志。]
[唔,就跟清史稿·李光地传挺一致的,只是李光地传中写及精忠败,梦雷以附逆逮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