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更大的贡献
然而,每种技术都面临着诸多挑战,技术引进难度大,需要跨越复杂的国际技术壁垒和知识产权保护;设备成本高昂,采购和运输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精心的安排。
“这些技术都很有潜力,但我们必须结合我国西部山区的实际地质条件和开采环境来选择。”苏云指着资料上的技术参数,目光坚定地对小张说道,“而且,我们不能仅仅依赖引进,还要注重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开采技术体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掌握能源发展的主动权,在未来的能源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苏云的带领下,项目组迅速全面地展开了对各种先进开采技术的研究和评估工作。
他们频繁组织多轮专家论证会,会议室内气氛热烈而紧张。
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能源专家、地质学家们齐聚一堂,围绕着技术的可行性、适应性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在一次论证会上,一位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国内知名高校能源专家忧心忡忡地提出了自己的担忧:“虽然这些国外技术在理论上非常先进,在其他地区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我们西部山区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尤其是页岩层的深度和结构与其他地区存在显着差异,直接引进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导致开采效率低下甚至出现安全隐患。”
针对这一关键问题,苏云沉思片刻后,提出了一个大胆而富有前瞻性的设想:“我们可以与国外的技术团队展开深度合作,邀请他们的专家来华,共同对这些技术进行本地化改造。
同时,加大对国内相关科研机构的投入,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鼓励他们开展自主研发,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开采技术。
我们要充分发挥国内外两种资源、两种智慧,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页岩油开采之路。”这一设想一经提出,立刻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广泛认可和热烈掌声,也为项目组的技术引进和创新工作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在技术引进的艰难征程中,苏云亲自披挂上阵,穿梭于各个国际能源展会和技术交流活动之间。
他身着笔挺的西装,步伐矫健,眼神坚定,与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