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喘不过气。
于是,她早早请假下班,坐车去了当年出事的案发现场——城南的一栋老旧居民楼。
说实话,前世的苏煜虽是在城南边区长大的,可这栋居民楼位置很是偏僻,最近的公交站台有一公里多,而且周边也没有其他配套建筑,孤零零一栋。
除了案发被抓那天,她是一次都没来过的。凭着前世的记忆,踏入楼道,一股刺鼻的霉味扑面而来。
墙皮成片剥落,墙壁上还布满了密密麻麻、犹如牛皮藓一般的小广告。
苏郁一步一步缓缓走上三楼楼梯间,这里,便是当年的案发现场。如今,地面上的血迹早已消失不见,仿佛从未发生过那场惊心动魄的悲剧。
可苏郁闭上眼,就能清晰地回想起前世的场景:自己酒醒过来时,醉得人事不知,瘫倒在地上呼呼大睡。
手中还紧紧握着凶器刀,而受害人被刀捅得只剩一口气,虚弱地躺在不远处。当时早上外出锻炼的居民下楼时,瞧见满地的血迹,惊恐万分地拨打了报警电话。
这些年,苏郁在法律学习的道路上,除了一心想着给苏家报仇,琢磨最多的案例便是自己前世亲身经历的这桩冤案。
她即便还没去找徐清核对细节,对案件的大致情况也早已烂熟于心。就她记忆里所掌握的资料来看,要找到有力证据证明徐清是无辜的,难如登天。
唯一的突破口,便是从当年检察机关提供的相关证据存在瑕疵,甚至可能无效这一点入手,利用“疑罪从无”原则来翻案。
(疑罪从无,简单来说,就是在犯罪嫌疑人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实充分的情况下,不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以此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苏郁站在昏暗的楼梯间,眉头紧锁,陷入沉思。她觉得这个案子疑点重重:首先,一个醉到意识模糊的人,真的能精准且连续地捅陌生人数刀吗?
其次,明明前一天晚上苏煜(徐清)是出去跟朋友去喝酒的,那案发现场的刀具究竟从何而来?谁出门喝酒会带刀出门?
再者,苏煜根本不认识受害人,不过是仅有两面之缘的陌生人,他为何要痛下杀手,作案动机是什么?
当年庭审时,自己作为犯人,很多案件细节都是当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