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普照,万民安生。你要体谅圣上的一番苦心,切莫怠慢。等这天恩寺建成后,说不定本宫还要去见见那个奇女子哪。”李侍郎忙叩首道:“臣遵旨,臣一定尽心尽力,不负圣上厚望!”
且说高翠兰自见了李大人之后,心中难免增添了不少烦恼:自己要出家本来是图个清静,可事与愿违,偏偏惹出了一堆麻烦,居然惊动了朝廷,甚至牵连到外甥和家仆。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出现这个的结果。
瞅着李大人走后,便找到慧清,问李大人跟她说了些什么。慧清道:“只是让你好好修行,别的没说什么。”高翠兰不相信,一再追问,慧清还是那句话。高翠兰回到寮房,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还是觉得似乎有一张无形大网罩住自己似的,脱不了干系。她不仅后悔吃了那不该吃的人参果,而且埋怨猪八戒到如今连个信儿都没有,害得她走到这般境地。
时间长了,慧淸看到她忧心重重、无精打采的样子,便过来问她有什么心事,可高翠兰总说不出口,只是唉声叹气。
慧淸心里也莫名其妙:圣上怎么会派钦差来看这位高翠兰?即使她是县太爷的亲戚,也犯不上朝廷的什么事呀?可从钦差问话中好像这里面有些什么“过节”似的,令她捉摸不透。而高翠兰对慧淸什么事儿也不愿意说,问不出个道道来。慧淸只能用钦差的话来劝说高翠兰,让她好好修行,等到度僧日便给她举行剃度仪式。
原来按照佛教戒律规定,佛教信徒要求出家,先到寺庙中当“行者”,服各项劳役,垂发而不剃发。女众出家,拜一名比丘尼为“依止师”,等规定的度僧日到来,取得一定资格,才可受沙弥尼戒。到一定年龄,再经过一定的程序,方可授与具足戒,也叫二部受戒,真正成为比丘尼。可佛教戒律还规定,“六十一去,不得与受大戒”。于是慧淸又探讨起高翠兰的年龄来。高翠兰在钦差面前口口声声说她七十六岁了,要真是这个年龄,那还出得什么家,受得什么戒?
正当慧淸翻来覆去为高翠兰的事费神的当口,高翠兰突然找到慧淸,要求回家看看。慧淸莫名其妙,劝她道:“既然要出家,哪里还能有想家的念头?你以前做的都很好,怎么一下子冒出这个念头来!”
高翠兰道:“我离家时候很是突然,家中的事情一概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