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科,三寺等官员全部站了出来。
还没等老爷子开口,武将又开始表演了。
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武定侯郭英,长兴侯耿炳文,四位老将带头,蓝玉领着一帮子勋贵紧随其后,五军都督府殿后。
整个奉天殿,只有寥寥无几的官员站着没动,九成的臣子都站出来让老爷子抓紧时间立储。
在立储之事上,这些平时不对付的文臣和武将竟然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
这些人憋了半个月,终于憋不住了。
可老爷子罕见的没有发火,反而很平淡的问道:“众爱卿言之有理,那你们觉得咱应该立谁呢?”
此话一出,殿内瞬间鸦雀无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位储君之人,甚至私下都串通好了,只不过没人敢先站出来说话。
劝皇帝立储,这绝对是良言,于公于私都是正确的,任谁都挑不出什么毛病。
可到了立谁的问题,这就要面临最为危险的站队问题了。
站对了,那就是拥立之功,新皇帝登基后必然都要视为心腹之臣,将来委以重任,前途一片光明。
可要站错了,罢官贬职事小,新皇帝要是记恨上你,人头落地,甚至抄家灭族~
“怎么?都哑巴了?”
老爷子看着下面的臣子,冷声道:“你们一个个让咱重新立储,倒是说说该立谁啊!”
刘三吾第一个站出来,说道:“陛下,按照皇明礼法,先太子虽然故去,但尚有血脉延续,臣认为,当立东宫皇孙为储!”
“臣附议!”
满朝文武,就连刚才没有说话的人也都跟着附和起来。
这一切全在老爷子的预料之中,他接着问道:“太孙薨世,东宫还有四个皇孙,你们觉得应该立谁?”
话音刚落,方孝儒站出来说道:“陛下,自古立储当以嫡长为先,太孙薨世后,当以淮王为长……”
黄子澄接着说道:“淮王仁慈宽厚,有先太子之风,臣认为,当立淮王为储!”
吏部侍郎翟善,茹常等六部,都察院文官纷纷附和。
此时,郭英朝着蓝玉使个眼色,蓝玉立马站出来说道:“陛下,我大明朝的立储制度当以嫡为先,淮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