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中,时常发生争吵和纠纷。
侨州郡县与当地原有的州郡县相互交错,也造成了严重的行政混乱。官员的管理权限模糊不清,常常出现一件事情多个部门互相推诿的情况。比如,有侨人要办理户籍相关事宜,侨州郡县和当地州郡县都认为不属于自己的管辖范围,导致侨人来回奔波,却始终无法解决问题。政令也难以畅通,上级下达的命令,因为行政区域的混乱,常常无法准确及时地传达下去,严重影响了地方的治理。
随着东晋政权在江南的逐渐稳定,南北士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北方士族南迁后,凭借着在政治上的优势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占据了大量的土地和资源。他们修建豪华的庄园,圈占大片农田,这无疑侵犯了当地江南士族的利益。而且,北方士族自视甚高,他们以中原正统文化的传承者自居,对江南士族存在着深深的歧视。在他们眼中,江南士族不过是偏居一隅的“蛮夷”。
在文化方面,两晋时期玄学盛行,佛教、道教也有了较大发展。王导深知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性,他在与士族交往时,常常参与玄学清谈。有一次,在一场盛大的清谈聚会上,王导与江南士族的代表人物围绕“有无之辩”展开激烈讨论。王导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思维,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赢得了众人的赞赏。这场清谈不仅促进了南北士族在思想上的交流,也让江南士族对北方士族的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方的矛盾。
为化解南北士族的矛盾,王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一方面在政治上给予江南士族一定的地位和权力,让他们参与东晋政权的管理。顾荣被任命为军司马,贺循担任吴国内史,他们在朝廷中积极建言献策,为江南士族争取权益。另一方面,王导以身作则,积极促进南北士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他自己率先学习吴地的方言和文化习俗,闲暇之时,与江南士族的文人雅士们一起品茶论道,交流诗词歌赋。在他的府邸中,常常能听到吴侬软语和北方官话交织在一起的讨论声。在他的影响下,北方士族与江南士族之间的关系逐渐缓和,“侨姓”与“吴姓”之间开始相互通婚、交往,共同为维护东晋政权的稳定而努力。
太兴元年(公元318年),晋愍帝在长安被匈奴汉国所杀,司马睿在王导、王敦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