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膨胀,东汉的政治更加黑暗腐败。
第一次党锢之祸并没有让宦官集团的嚣张气焰得到遏制,反而让他们更加变本加厉地打击反对者。
公元169年,宦官侯览、曹节等人再次诬陷李膺、杜密等人为党人,教唆他人上书皇帝。汉灵帝年幼无知,在宦官的操控下,再次下诏逮捕党人。
这次党锢之祸的范围更广,迫害也更加残酷。李膺、杜密、范滂等一百多位贤士被杀害,他们的家属、门生、故吏也都受到牵连,有的被禁锢终身,有的被流放边疆。
李膺在得知自己再次被通缉后,本可以选择逃亡,但他为了不连累他人,毅然前往投案。他在狱中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最终,他在狱中含冤而死,他英勇就义的事迹,让无数人为之动容。李膺的死讯传出后,许多百姓自发地为他哀悼,他们在街头巷尾摆上祭品,表达对这位正直官员的敬重和惋惜。
杜密在被逮捕后,同样宁死不屈。他对前来抓捕他的人说:“为人臣,有不善,当如鹰鹯之逐鸟雀,奈何反纵其恶,而望久安乎?”他的话语,表达了对宦官集团的强烈谴责和对正义的执着追求。最终,杜密也在狱中被迫自杀。
范滂在被捕前,他的母亲前来与他诀别。范滂对母亲说:“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他的母亲则勉励他说:“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范滂母子的对话,展现出了他们高尚的品德和无畏的精神。范滂最终慷慨赴死,年仅三十三岁。
在这次党锢之祸中,许多无辜的人也受到了迫害。比如张俭,他也是反对宦官集团的重要人物。宦官侯览对他恨之入骨,指使他人诬告张俭与同郡二十四人结成朋党,危害国家。张俭被迫逃亡,一路上,许多人敬佩他的品德,冒着生命危险收留他。但因此受到牵连的人多达数十家,有的甚至被灭族。这些无辜百姓的悲惨遭遇,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对宦官集团的痛恨。
党锢之祸不仅对个人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对东汉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风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上,正直之士被排斥在朝堂之外,宦官集团的势力进一步膨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