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脱法律的制裁。然而,李膺得知此事后极为愤怒,他不顾大赦令的规定,毅然将张成之子处死。李膺心中清楚,如果放过这个杀人凶手,那就是对法律的亵渎,对正义的践踏。他下定决心,哪怕要面对巨大的风险,也要为受害者讨回公道。
张成与侯览等人对此怀恨在心,他们勾结在一起,指使他人上书皇帝,诬陷李膺等人与太学生、诸生相互勾结,结成朋党,诽谤朝廷,扰乱风俗。汉桓帝昏庸无能,听信了宦官的谗言,勃然大怒。他立即下诏,逮捕李膺、陈寔、范滂等二百余人,并将他们关进监狱,严刑拷打。
这些贤士们虽然遭受了残酷的折磨,但他们始终坚贞不屈,不肯向宦官的淫威低头。李膺在狱中,面对宦官的逼供,眼神坚定,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毫不畏惧。他的这种坚定,让宦官们也感到一丝畏惧。范滂更是慷慨陈词,表达了自己对正义的坚持和对宦官集团的蔑视。他在狱中对狱吏说:“我死之后,希望能将我的尸体埋葬在首阳山侧,上不负皇天,下不愧夷齐。”他的话语,展现出了一位正直之士的高尚气节和无畏精神。
党锢之祸的消息传开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正直之士纷纷为这些被诬陷的贤士鸣不平。百姓们也自发组织起来,为被诬陷的贤士请冤。他们聚集在皇宫外,高呼着为贤士们伸冤的口号,表达着对宦官乱政的不满。然而,这些请愿的百姓却被官府无情地驱散,很多人还因此遭受了牢狱之灾。但百姓们的行动,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他们对正义的渴望和对黑暗政治的反抗。
太尉陈蕃坚决反对逮捕李膺等人,他上书汉桓帝,指出这些贤士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心怀天下,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直言进谏,不应受到如此残酷的迫害。他在奏章中言辞激烈地说道:“今所考案,皆海内人誉,忧国忠公之臣。此等犹将十世宥也,岂有罪名不章而致收掠者乎?”但汉桓帝对陈蕃的奏章置之不理,反而对陈蕃心生不满。
在舆论的压力下,汉桓帝不得不暂时将李膺等人释放,但却将他们全部禁锢终身,不得为官。这便是第一次党锢之祸。这次党锢之祸,虽然暂时没有导致大规模的人员伤亡,但却对东汉的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正直之士被排斥在朝堂之外,宦官集团的势力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