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华夏风云人物传 > 第4章 武王伐纣之牧野风云(4/5)
片时,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与血腥,一名商军士兵在他面前倒下,眼神中满是绝望与不甘。阿虎心中五味杂陈,既有胜利的喜悦,又有对生命消逝的悲悯。

    而在商朝都城朝歌,有一位老臣名叫比干,他一生忠心耿耿,多次劝谏纣王改弦易辙。在纣王日益昏庸之时,他明知进谏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却依然挺身而出。他曾在朝堂之上,面对纣王的怒火,慷慨陈词:“君若不修德政,商之宗庙将毁,社稷将倾。”最终,他被纣王剖心而死,其忠义之举,感天动地,也成为商亡的一个悲壮注脚。

    武王伐纣之役,非独朝代更替,实乃正义克邪,民心所向。周以仁德得天下,为后世鉴。使后人知,君者当恤民,失民心者,虽强必亡;得民心者,乍弱可兴。此理千古不易,熠熠生辉,为后世之君者,当铭记于心,慎终如始。其蕴含之历史教训与智慧,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穿越千载,至今仍有深刻启示意义。

    商之旧地,百姓于战后迎来新生。姬发命人安抚民众,分发粮食,救助伤者。许多曾为奴隶的百姓,此刻重获自由,他们感恩周室之恩,纷纷投身于周国的建设之中。田野里,开始有了新的耕种景象;工坊中,匠人们也重新燃起希望之火,打造着各种器具,为周国的兴盛添砖加瓦。

    周国的军队在战后并未懈怠,他们在各地驻扎,维护治安,防范残余势力的反扑。姬发与诸臣商议,如何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建立起有效的统治秩序。他们参考周之旧制,结合商地的风俗民情,逐步推行一系列政策。在文化方面,周人开始向商地传播自己的礼仪文化,开办学堂,教导孩童读书识字,学习周礼。

    在诸侯的封地划分上,姬发也颇费心思。他根据诸侯们在伐纣之战中的功绩大小,以及其原有的势力范围,进行合理调配。有的诸侯获得了肥沃的土地,有的则被分封到战略要地,以拱卫周室。诸侯们纷纷向姬发宣誓效忠,承诺遵守周室的法令,按时朝贡。

    而在遥远的西岐,姬发的母亲太姒听闻儿子的胜利,喜极而泣。她在宗庙之中,虔诚地祭祀祖先,感谢他们的庇佑。周国上下,一片欢腾,人们载歌载舞,庆祝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胜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朝在姬发的精心治理下日益繁荣昌盛。各地的经济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