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华夏风云人物传 > 第47章 西汉末年元帝柔仁致乱(2/6)
皇室宗亲纷纷向元帝施压。元帝本就性格柔仁,面对长辈们的责难,心中虽有坚持,却也渐渐动摇。这一政策在重重阻力下,最终不了了之。

    在政治改革方面,以儒家道德为核心的官员考核制度,看似完美无缺,实际操作起来却漏洞百出。陈留郡的张县令,平日里不学无术,却深谙钻营之道。他得知朝廷以儒家道德为考核标准后,便重金聘请文人墨客,为自己撰写道德文章,四处宣扬自己的“善举”。同时,他还勾结考核官员,送上厚礼。考核之时,他巧言令色,将自己伪装成道德楷模。而真正兢兢业业、一心为民的李县令,却因不擅长迎合这种考核标准,且不愿同流合污,在考核中被评为下等,仕途受阻。一时间,官场之上阿谀奉承、弄虚作假之风盛行,实干者被边缘化,朝堂上下乌烟瘴气。

    此时,西汉的文化领域也暗流涌动。经学在西汉极为昌盛,各经学流派为争夺学术正统和政治影响力纷争不断。今文经学注重对经文的阐释,强调微言大义,与现实政治紧密相连;古文经学则更侧重于对经典文本的校勘和训诂。这种学术上的分歧也延伸到了朝堂之上,影响着儒臣们的改革理念和政治主张。萧望之等儒臣多推崇今文经学,他们的改革措施中不乏借助经学的微言大义来推行政治理想,但也因此遭到了古文经学支持者的反对。这些学术纷争使得改革的理念在传播和实施过程中面临更多的阻碍,进一步加剧了朝堂的混乱。

    就在儒臣们的改革陷入困境之时,外戚势力如暗流涌动,悄然崛起。史高,身为元帝的外戚,凭借着与皇室的裙带关系,在朝堂上逐渐站稳脚跟。他身形肥胖,面容油腻,一双小眼睛里时常闪烁着狡黠的光芒。看着儒臣们得到元帝的重用,他心中满是嫉妒与不甘,暗中勾结其他对改革不满的势力,谋划着如何扳倒萧望之等人。

    翌日早朝,朝堂之上气氛紧张。萧望之正慷慨激昂地阐述进一步改革的设想,言辞恳切:“陛下,如今官场腐败之风日盛,若不加以整治,恐危及社稷。臣建议加强对官员的监察,严惩贪污腐败之徒……”话还未说完,史高突然站出,打断萧望之,厉声指责道:“萧大人,你口口声声说改革,可看看如今的朝堂,被你搞得乌烟瘴气。你推行的政策,哪一项不是劳民伤财?国家财政危机,官场混乱,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