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同出晋室,地缘相近,文化相通,唇齿相依,合则互利共赢,可保一方平安;分则孤立无援,被他国逐一击破。《资治通鉴·周威烈王》记载:“魏文侯以韩、赵为亲,皆师事之。”在魏文侯的苦口婆心与不懈斡旋下,韩、赵两国君主深以为然,终于放下成见,达成默契,结成了松散却有效的联盟。
当楚国北上侵扰,妄图蚕食三晋之地时,魏文侯迅速联合韩、赵,组成联军,共同抵御楚军。联军之中,各国军队协同作战,各展所长。魏国武卒冲锋在前,以其勇猛善战撕开楚军防线;韩国弓弩手在后,万箭齐发,压制楚军攻势;赵国骑兵则两翼包抄,迂回突袭,扰得楚军阵脚大乱。经此一役,楚军损兵折将,铩羽而归,自此不敢小觑三晋联盟。秦国东进,欲染指三晋之地,魏国又携手韩、赵,在西河、上党等地多次与秦军展开激战。魏武卒凭借过硬素质,在正面战场与秦军抗衡;韩、赵两国则从侧翼、后方支援,或截断秦军补给线,或突袭秦军后方营地。在三晋联盟的紧密协作下,秦军屡次受挫,东进之路受阻。
凭借着这一卓有成效的外交策略,魏国在三晋之中脱颖而出,成为盟主,其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大幅提升。周边小国见状,纷纷向魏国示好,寻求庇护,愿为附属,岁岁朝贡;大国在对魏行动时,也不得不忌惮韩、赵两国的反应,投鼠忌器。魏国由此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在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中,得以集中精力发展内政,国力蒸蒸日上。
在魏文侯这一系列用人策略与治国举措的交互推动下,魏国迎来了令人瞩目的崛起。
政治上,《法经》的深入实施,使得魏国吏治清明,各级官员各司其职,奉公守法,行政效率大幅提高。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百姓们自觉遵守律法,社会秩序稳定和谐,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官员们深知,在《法经》的严明规制下,任何徇私舞弊、贪赃枉法之举都将无所遁形,因而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一心为国家昌盛、百姓安乐而努力。
经济领域,“尽地力之教”与“平籴之法”成效卓着。魏国的田野间,五谷丰登,仓廪充实,百姓衣食无忧。商业亦随之蓬勃发展,各地集市贸易兴旺发达,魏国铸造的货币,因其工艺精湛、信誉良好,流通广泛,成为经济交流的重要媒介。手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