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志松心头一沉,这通电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方才的温存。
远山集团,这尊庞然大物,是他们生态改善计划的关键合作伙伴,可也像一头难以驾驭的猛兽。
他深知,这合作,如履薄冰。
回到屋内,他顾不上韩小凤关切的眼神,立刻铺开地图,思绪如同神农架的夜雾般弥漫开来。
远山集团想扩大旅游开发,胃口太大,这片区域的生态平衡本就脆弱,过度开发无异于杀鸡取卵。
可若是拒绝合作,整个生态改善计划便会胎死腹中。
他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一个能让各方都满意的方案。
接下来的几天,骆志松把自己关在屋里,反复推演各种可能性。
地图上,他用红笔圈出核心打猎区,蓝笔勾勒出可开发的旅游线路,两种颜色交错纠缠,像一场无声的博弈。
他揉了揉酸胀的眼睛,指尖传来粗糙的纸张质感,仿佛摸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分区管理!
远山集团的项目启动会,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雨前的山林。
集团董事长,一位头发花白却目光锐利的老者,开门见山:“骆先生,旅游开发的区域,我们需要扩大一倍。”
骆志松早有准备,他打开自己绘制的地图,指着上面清晰的分区:
“董事长,我理解集团的需求,但过度开发会破坏生态平衡,最终损害的还是大家的利益。我提议,采用分区管理模式,红色区域作为核心打猎区,保持原始风貌;蓝色区域则进行适度开发,发展生态旅游。这样既能满足集团的开发需求,又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集团代表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有人质疑:“分区管理,会不会影响旅游项目的整体规划?”也有人担忧:“打猎区和旅游区交叉,会不会存在安全隐患?”
骆志松沉着应对,一一解答他们的疑问,他讲解分区管理的细则,分析生态旅游的优势,用数据证明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仿佛带着神农架山林的磅礴气势。
最终,董事长拍板:“骆先生的方案,很有远见!我同意!”
合作协议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