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二哥都顺利入学,还拜了师傅。老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样两个孩子在府城都算是有了依靠,大山爹跟娘亲也都放了心。
回程收拾好两个儿子的行李,一一把他们送去他们师傅那里,跟两位师傅道了别,准备采买采买打道回底。
木香依依不舍的跟哥哥们告了别,还人小鬼大的叮嘱他们,如意经的功法不能放,别的功课也要抓紧,最重要的是学得开心、,练得开心。最后,还郑重其事的加了一句,要是觉得在这里不适应或者学的不开心,那就回家也没有关系!
爹娘也表示赞成,他们一家好不容易才转换身份,孩子们以前受了那么多苦。虽然也会望子成龙,希望两个儿子能有所成就,但这远远比不上孩子们健康平安长大重要。
木清和木明对爹娘和妹妹的关心也觉得很感动,花费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虽然说他们的开心最重要。
不过,虽然爹娘这样说了,但是他们也知道现在的机会是多么难得才能争取到的,他们也知道如果自己不快速成长起来,这个小家的幸福其实是没有保障的,随便遇上什么磨难就会被打碎。
所以,当看着爹娘和妹妹驾车远去的背影时,两个十来岁的少年都暗自下定决心,一定不辜负爹娘的期望,不论多苦多累,他们必定坚持到底。
木香当然不知道哥哥们的打算,要是知道了她肯定要感慨一声,果然是莫欺少年穷啊!哥哥们,加油!
来时一家五口热热闹闹,回去的路上就只剩木香跟爹娘,一时之间几个人都还真的有点不适应。
娘亲担忧的说:“当家的,你说他们小哥俩能不能适应啊?”
“别担心,这两个小子当初在侯府当差时年岁更小,不也从没出错吗?要相信他们,一定能好好学习的。”爹爹宽慰着娘亲。
想起这一路走来的历程,看着两个哥哥一点点的成长,木香也认为,他们不仅会很快适应学习生活,而且一定能学得很好。
回去的路上,因为少了两个人,心情就不是那么的美丽,所以三口人也没有在路上多耽搁,直接回了小青山村。
家里跟离开时没什么两样,村长一家特别负责,铁子和飞子每天都过来喂牛、浇菜,晚上村长还会不时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