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胡善长,自皇宫中面见霍元帅之后,一夜之间仿佛像是变了一个人。
回府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下令让府上的管家,在汴京城外开设多处粥棚,施粥赈灾,救济难民。
随着霍家军收复汴京的消息传开后,每日都有数以千计的各地难民、百姓涌向汴京;
尤其是,当霍元帅“均分田地,三年免税”的政令一经公布,每日从各地涌向汴京的流民数量,更是成倍的增长。
霍家军中,有专门的后勤部门负责施粥赈灾,以帮助难民渡过第一年的春耕秋收。
但,短时间内大量流民的涌入,还是令霍家军的后勤部门不堪重负,以至于赈灾现场时有打架斗殴事件发生。
再加上,大战在即。
霍家军的后勤保障部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得放在保障三军后勤之上,根本无暇顾及施粥赈灾,救济灾民一事。
就在这个时候,伪齐朝廷的宰相胡善长挺身而出,自掏腰包在汴京城开设多处施粥点分流难民,以减轻霍家军后勤部门的赈灾压力。
并且,在胡善长的带动下,不少留守汴京的伪齐官员,都自发的加入到施粥赈灾、救济难民的行列。
久而久之,反倒是没有难民,在愿意前往霍家军的赈灾点了。
因为,以胡善长为首的这些官员们开设的赈灾点,施给难民的稀饭粘稠不掺沙,隔三差五还有咸菜和馒头哩!
当然了,也并不是所有的伪齐官员,都像宰相胡善长这般,散尽千金不求回报。
就比如,以伪齐朝廷的户部尚书王世仁、礼部尚书江乔为首的一众官员,在任之时就利用职权之便搜刮民脂民膏,积攒下了数量惊人的不义之财;
但,在那一日的霍家军朝会之后,他们却选择了持观望态度。
毕竟,这霍元帅是给了他们两个选择的,还给了足够的考虑时间。
在户部尚书王世仁、礼部尚书江乔看来,大不了以后就是辞官归隐,当个不问世事的富家翁;
再不济,起码也得等到霍元帅,以白纸黑字任命他们一官半职之后,再从腰包里面掏出一点“买官钱”;
哪能像胡相这般,把白花花的银子全部拿出来,去救济这帮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