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
【此时的赵云,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依然老当益壮,斗志昂扬】
【他主动请缨,担任北伐先锋,跟随诸葛亮出征】
诸葛亮成功平定南中,顺利班师回朝之后,便马不停蹄地着手筹备北伐的相关事宜。
这一日,相府之内气氛热烈,诸葛亮正与一众将领围坐一处,详细商议北伐战略。
众人各抒己见,讨论声此起彼伏。
就在这时,忽听帐下传来一声厉喝,只见一员老将大步迈进。
来人正是赵云,虽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但那周身散发的英气与豪迈丝毫不减当年。
赵云神色急切,大声说道。
“丞相,我虽已年迈,可廉颇老矣尚能饭,马援暮年依旧南征交趾,纵横沙场。”
“此二位古人皆不服老,奋力报国,为何此次北伐点将却不考虑用我呢?”
诸葛亮闻声,缓缓抬眼看向赵云,目光中满是关切,语气也格外温和。
“子龙啊,自我平定南中返回都城,马孟起不幸病故,我心中悲痛万分,犹如折了一臂。”
“如今你年事已高,而这北伐之路,山高水长、艰难险阻异常。”
“倘若稍有差池,不仅会危及你的安危,还可能动摇你一世的赫赫英名,更会挫伤我蜀中军民的锐气啊。”
赵云听闻,挺直了脊梁,声如洪钟,言辞间满是坚定。
“丞相,我自追随先帝以来,每逢临阵交锋,从未退缩半步;遇到强敌,总是身先士卒。”
“大丈夫若能战死在疆场之上,那是莫大的荣幸,我又有何遗憾?我一心愿为此次北伐的前部先锋,冲锋陷阵!”
诸葛亮见赵云态度这般坚决,心中感动,却仍耐心苦劝。
“子龙,并非我不愿用你,实在是此次北伐责任重于泰山,关乎蜀汉的生死存亡,容不得丝毫闪失。”
“你如今已年近七旬,这一路长途跋涉本就劳顿,还要冲锋陷阵,我实在担心你的身体难以承受啊。”
赵云一听,心急如焚,向前跨出一大步。
“丞相,我虽年事已高,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