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礼贤下士的好圣君。
阎鸣泰脸色恢复到严肃,“臣觉得辽东将门有责任,各营主将要负责,臣想慢慢撤换部分军官。”
孙传庭冷笑一声,在一旁接话,“辽东将门已经成一窝了,大司马想换谁?恐怕一换就全垮了,搞不好整个辽东大兵变。”
阎鸣泰一愣,有些不习惯孙传庭插话。而孙传庭也是在昭武卫各种讨论中养成的毛病,或者说被皇帝惯的,有话就直说,背后别哔哔。
“孙参谋说的也是。”
阎鸣泰竟然退缩了,不说话了,意思是听听你孙参谋的高见。话说,这个参谋到底几品?
朱慈炅没有注意到,他身边的官员已经开始和传统官员行事方式有些不同了。中书们其实还好,有刘一燝这尊大佛镇压。
昭武卫的武进士那才叫狂,敢和阁老顶牛。而孙传庭就被他扔进了昭武卫这口大缸,平时孙传庭主持会议,那些个实领百户的千户官一个个都有想法,搞得昭武卫好像当官的整天都在吵架,但一旦有了共识,执行力就是杠杠的。
“换将不现实,但调走客兵应该可行。”孙参谋当然还是有水平的。
阎鸣泰冷笑不语。辽东的确成一窝了,但凭我老阎的面子,换几个将绝对没问题,慢慢搞嘛。你调走客兵,你以为内阁会同意,你本家那个老头还不得疯。年轻人,嫩着呢,不过你丫的到底什么来头?
“当然,调兵也要考虑到整个辽东防线的稳定。臣有一计。”孙传庭不知道是不是跟昭武卫那些看戏看多了的莽夫学的,故意停顿片刻。
“三部调兵法,先调回山海关,再调回京师,最后回原籍。”
阎鸣泰默默点点头,能实操,还不错。可你这计一出口,明天辽东兵头们就知道了,还让你三步,一步都动不了。有些想法不能宣之于口的,年轻人。
孙传庭说完见兵部三巨头都不说话,微微一愣才反应过来,这不是昭武卫开会,皇上在问兵部处理意见。脸色微红,默默低头,数数袖口经线多少条纬线多少条。
朱慈炅瞟了一眼孙传庭,看向阎鸣泰,神色有些严肃。“兵部意见仅仅只是调离部分军官?”
阎鸣泰这才开,“臣还想请皇上赐尚方剑,由锦衣卫护送熊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