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东暖阁其实离大殿挺近,这里就是小皇帝新机构侍中司的办公地点。
侍中司其实挺忙的,尤其是资历最轻的黄锦。这位与嘉靖朝大太监同名同姓的进士,很明显被小皇帝记住了名字。
黄锦是广东人,殿试名次属于掉车尾的那种,但他考上了庶吉士,所以在翰林院继续深造。然后就在翰林系统内苦熬了,人倒是挺勤快的。
天启帝选太子属官时,没有选上他,名次太低了。但翰林院瞬间空了不少位子出来,黄锦是翰林院的自己人,当然被提拔,先是史官,而后编修,拟旨,天启遗诏他都有参加。
就在他以为再混十年外放就能做侍郎时,前翰林院的那批考试高手又卷回来了。然后黄锦就被下放中书了,调到内阁当值,这其实也挺好,能学到实务,还有大腿可以抱。但刚上手熟悉,一纸调令他又成了信王府长史了。
有翰林给亲王做长史的吗?黄锦开始觉得欺负人,都有点想挂冠而去了,又舍不得。其实信王也就十多岁,勉强算成年,也挺好相处的。
不过,黄锦很快发现,工作重点不在信王长史,而在那个他以为是小机构的侍中司。天启帝对弟弟很好,信王府配官很齐整,基本不需要黄锦做啥。
侍中司就惨了,八个人,四个亲王,另外三个资历都比他强,再加上他的官话带着“鸟语”,让人听着就费劲。瑞王爷特别不喜欢和他说话,于是,他就成了打杂的了,跑通政司,跑内阁,跑六科,跑天工院——这个就在隔壁,但也要跑。
他从来没有想到当官还能这么累,关建是他不单单跑外联。信王这个小年轻还对各种奏折都特别感兴趣,又精力旺盛,这让他几乎要把侍中司的所有事都要复盘一遍。再加上本来就分配给信王的事,让黄锦忙成了一头牛。
才几天时间,他就感觉精神已经被掏空了,连漂亮小妾都打进了冷宫,下班回家只想躺。不过有失必有得,他能考上进士,那怕倒数几名都证明了资质不凡,只要这么干上三年,他觉得就算阁老自己都能胜任。
早上上班时的登闻鼓吓了黄锦一大跳,不过他没心情管这些,通政司又没送奏折过来,他得自己去拿。通政司的人对他们侍中司可没有好脸色,因为他们的出现让通政司的工作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