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光禄怔住,为何?
隆和帝:“看来你也不知道,那就问问当事人吧。”
恭王被带了进来,看见跪在地上的朱光禄和一旁的朱百词、朱武劳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恢复平静。
“儿臣参见父皇。”
“坐。”隆和帝开门见山道:“抄祝对游家时,发现了一封信,你可知其内容?”
恭王摇头:“不知。”
隆和帝又道:“你不曾向尚书令提及此事?”
恭王:“是,儿臣认为此事没什么好提的。”
朱百词再也忍不住开口问:“殿下为何不提,就不担心牵连到朱家么!”
朱光禄也想知道原因,他清楚恭王的能力,若恭王想定是能提前看到信中的内容。
恭王看都没看朱百词,平静道:“本王是父皇的儿子。”
言下之意:朱家与他何干?
安王和晏世清咬耳朵:“我有一种三皇兄被朱家伤透了心的感觉。”
晏世清想,人情冷暖,恭王在朱家人身上是悉数体会到了。
被立为储君时的前拥后呼,被废除储君之位后的门庭冷落。
朱光禄很想问恭王,难道就不担心朱家落败了会牵连到他么?
他想问的,朱百词问出来了。
恭王又重复了一遍:“本王是父皇的儿子。”
而且,以恭王对皇帝的了解,只要他自己没有参与其中,哪怕朱家、皇后合谋做出逼宫的事情来,他都不会受到牵连。
太子会有今天的境地,全怪他自己蠢。若太子能完美的算计所有人,且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即便手上沾了手足的血,只要不做出卖国的事情,父皇都会夸他一句谋略过人。
不出恭王所料,隆和帝颇有兴味的问了句:“朱家怎么样,为何会牵连到朕的皇子?尚书令,能否为朕解惑?”
朱光禄扯了下嘴角,露出一个难看的笑容:“朱百词一介武夫,言辞不当,王爷是大虞的亲王,朱家是大虞的臣子,仅此而已。”
顿了顿,他还是一口咬定:“陛下,朱家真的没有做出通敌叛国的事情啊!”
只要没有确凿的证据,通敌叛国一事